反砂
糖沙化結晶析出現象
一徠般地,質量達到標準的果蔬糖製品,要求質地柔軟,光亮透明。但在生產中,如果條件掌握不當,成品表面或內部易出現返砂現象。返砂即糖製品經糖制、冷卻后,成品表面或內部出現晶體顆粒的現象,使其口感變粗,外觀質量下降。
果蔬糖製品出現的返砂現象,主要是因成品中蔗糖和轉化糖之間的比例不合適造成的。
一般地,質量達到標準的果蔬糖製品,要求質地柔軟,光亮透明。但在生產中,如果條件掌握不當,成品表面或內部易出現返砂或流湯現象。
徠反砂
若一般成品中含水量達17%-19%,總糖量為68%-72%,轉化糖含量在30%,即佔總糖含量的50%以下時,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返砂現象。轉化糖越少,返砂越嚴重;相反,若轉化糖越多,蔗糖越少,流湯越嚴重。當轉化糖含量達40%-45%,即佔總糖含攝60%以上時,在低溫、低濕條件下保藏,一般不會返砂。因此,防止糖製品返砂和流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原料在糖制時蔗糖轉化糖之間的比例。影響轉化的因素是糖液的pH值及溫度。pH值2.0-2.5,加熱時就可以促使蔗糖轉化提高轉化糖含量,杏脯很少出現返砂,原因是杏原料中含有較多的有機酸,煮制時溶解在糖液中,降低了pH值,有利於蔗糖轉化。
對於含酸量較少的蘋果、梨等,為了防止製品返砂,煮制時常加入一些煮過杏脯的糖液(杏湯),可以避免返砂。生產上多採用加檸檬酸或鹽酸來調節糖液的值。調整好的糖液的pH值(2.0-2.5),對於初次煮制是適合的,但工廠連續生產,糖液是循環使用的,糖液的pH以及蔗糖與轉化糖的相互比例時有改變,因此,應在煮制過程中絕大部分砂糖加畢並溶解后,檢驗糖液中總糖和轉化糖含量。.按正規操作方法,這時糖液中總糖量為54%-60%。若轉化糖已達25%以上(佔總糖量的43%-45%),即可為符合要求,烘乾后成品不致返砂。
成品中蔗糖與轉化糖含量之間的比例,取決於煮制時糖液的性質,煮制時轉化糖含量高,則成品中轉化糖含量也高。因此,控制煮制條件是提高成品中轉化糖含量的有效措施。煮制時,所加的蔗糖必須在適當的條件下經過轉化,使其生成部分轉化糖。轉化的影響因素是糖液的pH值及溫度,若pH值在2.0-2.5之間,加熱時就可以促使蔗糖的轉化。對於含酸量較低的蘋果、梨,為防止製品返砂,煮制時常加入一些煮過杏脯的糖液,或採用添加檸檬酸或鹽酸的辦法來調節糖液的pH值。一般按糖液質量的0.12%加入濃鹽酸或糖液質量0.25%加入檸檬酸,並攪拌均勻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