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智能
人際智能
人際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這項智能善於察覺他人的情緒、情感,體會他人的感覺感受,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他們適合的職業是:政治家、外交家、領導者、心理諮詢師、公關人員、推銷等。
人際智能是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人際智能是指善於察覺他人的情緒、氣質、動機和技能方面的差異,體會他人的感覺,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通常在具有熟練的社交技巧的人身上獲得體現,如政治家、外交家、領導者、心理諮詢師、公關人員等。
具有較高的人際智能的孩子幼年時喜歡和別人一起玩;和別人待在一起(通常不喜歡一個人待著);注意別人、照顧別人和教育別人;注重合作,而不注重在遊戲中競爭;和指導者聯合併形成一種很特殊的關係。
具有較高的人際智能的孩子長大些會喜歡組建團隊,或者在同伴中推動關係的發展;解決衝突或設計出解決方案,使得每個人開心;推測別人的想法和動機;成為別人的顧問和建議者;遇到新朋友;在小組中扮演領導角色。
多給學生提供交往機會,提高人際交往意識
學生敢於與周圍的人交往,才能為人際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教師應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要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他們交往,而不是利用職業權威,讓學生感到情感交流中的壓抑。要能理解他們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採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積極引導。不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談話、口頭還是書面的交流、直接還是間接的溝通都是有效地與學生交往的途徑,都可達到了解學生,增進師生關係的效果。學生通過交往,認識自己的老師,認識個體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懂得在學習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交往態度。
鼓勵學生與同伴交往時,教師要格外注意他們對朋友的選擇,細心觀察他們所交往的對象,一旦發現他們誤入不良群體,要耐心勸導,幫助他們分析利弊,一定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對其朋友做出的評價必須是一種理性的判斷,是有充分依據的判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出於長輩對他們的關愛,而不是以教師身份的說教。
始終堅持合作第一、兼顧競爭的教育宗旨,創設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
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時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和追求高升學率的學校使學習的競爭性產生了畸形,導致學生處於一種對誰輸誰贏的惶恐之中,或者消極選擇自暴自棄。學生與家長、學校、教師、同學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容易變得生疏、冷漠,他們情感方面的需求也容易被忽視。學習固然是學生的首要任務,但學習更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事,學校更應是教人成人的場所,應是一個充滿關愛和包容的地方。因此,教師應多開展由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互助性活動,從而為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要多開展合作探究教學,讓學生學會在集體中成長,在集體生活與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交際能力。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從而能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培養合作精神;教師也可布置一項學習任務,學生分工合作來完成;還可在遊戲競賽中實現合作,尤其是團隊遊戲,每個成員都會朝著共同的目標#獲勝$而努力,他們會思考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在商討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有發言權和展示自我的機會,也能產生一種積極的相互信賴,增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彼此間的協作精神。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人際智能
1.注重是非教育,多組織學生角色扮演,進行換位思考。當學生承擔某個角色時,他們能夠成為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且樂於承擔相應的學習任務,會仔細閱讀有關角色的內容,依據自己對材料的理解來表達所飾演角色的價值觀和內心世界。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對扮演的角色進行深思,挖掘不同的情感體驗。通過角色心理的演練,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心的感悟,讓學生在思考中比對角色人物與現實生活。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可增進學生對人際關係的敏感度。活動中的角色衝突有助於學生控制真實衝突時的個人感受和情緒。
2.課堂提問應注意及時反饋,重視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與自信是成功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兩大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對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的養護。課堂中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后,應創設一種輕鬆自由的氛圍,允許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能簡單地判斷學生的想法是對與錯,而是應分析自己所給出的評價理由。如果對學生的回答不太滿意,要耐心聽取學生的依據和理由,引導其找錯並加以改正,還可要求其他學生補充或修正回答。如果教師武斷專行,會對學生的性格造成影響,阻礙他們人際智能的發展。教師的態度要中肯真誠,多鼓勵,切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3.充分利用班級會議,傾訴心聲,交流情感。班級會議可以讓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互相支持的關係。正確的團體認同感來自於傾聽與彼此尊重。這樣的會議可以幫助班級轉化為人際的、人性化的和相互關懷的社會群體。班會的議題應是開放的,可以讓學生討論差異、解決人際關係與學業上的問題以及學習如何傾聽或支持他人。在開班會前教師應解釋該次班會的目的,講清規則,如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當別人發言時,其他人不能打斷,每個學生都可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情,不可相互挑剔、諷刺等,這樣的班會才能為學生的暢快交流提供平台。通過聆聽學生的心聲,有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以便及時給予引導使之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此外,學生通過對他人情緒情感的覺察並對他人的情緒做出準確的識別和評價,從而能增進感情,增進理解,學會尊重與寬容,這對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