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應該分兩部分,即在上課時間,老師對學生的提問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提問!

功能


一、增進師生交流 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這種活動進程中,師生不僅存在知識的傳遞,而且還存在著人的感情交流。實現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當地進行課堂提問。一個好的問題猶如一條紐帶,會將師生間的認識和感情緊密聯繫起來,架起師生雙向交流的橋樑,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上教與學的和諧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受"注入式"的影響,教師"一言堂",學生無一人發言,課堂秩序"良好",但可想而知,它的教學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教師的提問學生時如能注意學生的補償心理,在學生一時回答不出問題時耐心啟發引導,給學生再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如果是問題過難過大,就把難化易,把大化小,引導學生逐一回答,這既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為回答出問題而感到心情愉快,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使課堂保持活躍、輕鬆、和諧的良好氛圍。
二、集中學生注意力 激發學習興趣
如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磁石般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呢?實踐證明: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往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好的提問,猶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好的提問,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層浪花,能打破學生腦海里的平靜,使之漣漪陣陣,甚至波瀾迭起。
在講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皇帝的新裝》時,在分析課文過程中我提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大臣、百姓看著皇帝赤身裸體地舉行遊行大典,卻無人敢說出真相,最後讓一個小孩子采揭穿騙局呢?這是一個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童話故事,對於裡面的情節,大家都了如指掌,但這個問題顯然大家沒有認真思考過,而且提出來大家也感到很好奇,為什麼作者要安排一個小孩子來揭穿騙局,於是引發了學生們的興趣,馬上投入課文情節中去尋找蛛絲馬跡,認真思索,以獲得答案。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經常感受到所提問題蘊含的疑問和趣味,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開闊學生思路 啟迪學生思維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亞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積極思維,是研究問題的內部動力,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實踐證明,提問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是思維啟發劑。課堂教學提問,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倘若沒有提問,學生限於知識不足而不能提出問題,就會對自己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使學習中遇見"疑難"也不認為是"問題"。
有利於開闊學生思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問題有兩種,一種是問題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而是幾個,它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另一種是解答問題時所用的理論是綜合性的,它要求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縱向、橫向或縱橫交錯地聯繫起來,進行一番加工創造,靈活地運用,這也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四、獲得信息反饋 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把輸入信息的結果,通過輸出信息返送回來,並對信息再輸入產生影響,起到調節控制作用,這種過程叫反饋。通過教學提問活動,教師和學生可分別從中獲得對各自有益的反饋信息,以作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活動的重要參考。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探明學生知識鏈條上的漏洞和產生錯誤的原因,從而針對每個學生和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切實地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答問,從老師那裡獲取評價自己學習狀況的反饋信息,在學習中不斷審視自己,改進自己的學習態度、方式等,使自己後繼的學習活動更富有成效.

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1.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現代教學理論主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就是教師、學生共同來表演,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不能讓學生簡單地從屬於教師。課堂提問正符合這一教學理論,它能不斷地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提問給學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並使學生經常保持有意注意,對問題進行分析、反應,然後歸納整理並做出回答,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實踐證明,通過提問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牢固。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所學知識比由教師對學生單向傳遞信息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得多。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動機,其特徵在很大程度上依存於外界的刺激,它對於接受外界刺激、同化外界刺激進行信息處理的學習過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因為回答問題是面向全班同學的,對問題所作出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是希望得到稱讚和自尊心的滿足。這種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對問題積極思考,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平時多進行閱讀以拓寬知識面,這樣,提問就誘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教師通過對學生答案的肯定或否定,使學生知道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進步,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目標,這些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提問使得教學活動成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換的雙邊活動,而不是過去那種教師輸出信息、學生接受信息的單向活動。提問可以使學生了解本課的重點,使教師了解到哪些方面對學生來說是困難的,需要仔細講解,哪些方面學生已經理解,只需一筆帶過,並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該詳則詳,該略則略,該補充則補充。提問能使教師了解到哪些問題學生基礎薄弱,哪些問題需要加強並及時給以指導。提問能使師生雙方相互了解,共同努力,搞好教學活動。

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精心設計篩選問題
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要有充分地認識,不要隨心所欲地提問。教師的提問一定要經過精心地篩選,問題提得得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反之選擇不當,有時會毀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學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到課堂提問的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
二、做到問題簡明扼要
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提問要注意語句簡短,很多教師在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時,擔心學生聽不懂,故自己特意用其他的一些語句加以補充說明,聽起來一個問題有好幾句話組成,其實這樣做反而會使學生找不到問題的關鍵,影響教學。
三、難易適度,面向全體學生
提問的難易要適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前教師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的學生實際。掌握准提問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來,也不能是簡單的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摸得著”,提問難度應控制在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解答。"難度大的問題要注意設計鋪墊性問題。在提問中,教師還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對於學習較弱的,多提一些簡單、容易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強學習動力。對一般難度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習不太理想的同學先回答,然後其他同學補充,以便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防止只提問好學生,這樣會打擊一般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
四、把握好提問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要注意時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課開始時設疑提問,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課中提問,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選擇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旺時實施,因為此時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心理之間產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激起疑問的火花,以利於觸發學生的思維共鳴,聽課精力比較集中。在課尾提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認識到所講授內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預習下一節新課內容,一舉兩得。
五、採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法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不能拘泥於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於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是學生與教師密切配合,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例如,讓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不點名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遇到比較複雜的問題,可以將此問題分解為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先提一問題,然後隨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學生思考,讓學生從材料中得到啟示,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學生有成就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六、課堂提問要以一當十
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原則中明確指出了課堂提問的四個基本作用,即評價學生、檢查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啟髮式教學的重要形式。為此,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準確的針對性。出發點就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其二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師不應離開教學目的,節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問題,把教材內容搞得支離破碎,更不應該突然冒出一個與教材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難題,去懲治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打亂教學的和諧節奏。所以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和質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五自然段時,最好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找出來讀一讀。再提出問題:科學家們反覆研究,弄清了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進行探路飛行的?在學生弄清了這個問題后,再問:科學家揭開的這個秘密回答了前文的哪個問題?學生前後一聯繫就知道是回答了第二自然段提出的問題。
七、課堂提問要積極評價
提問手段本身,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消化,認真複習。提問的效果則又優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對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得到了肯定和強化,回答不對的,就能及時調整改變有欠缺的認識結構。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對回答好的每一句問話,教師、學生都伴隨著進行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應公開進行評價。
提問中的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複述一扁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讚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後,就讓“坐下”並立即轉入另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使學生處尷尬境地,坐立不安,學生到底回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教師自己知道。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