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柄薯蕷

細柄薯蕷

細柄薯蕷,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細柄薯蕷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 et Sav.的根莖。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勞傷無力。

目錄

正文


藥名 細柄薯蕷
別名 小黃連、野生
漢語拼音 xi bing shu yu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et Sav.
拉丁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Tenuipis.
主治 風濕痹痛;筋脈拘孿;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勞傷無力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800-1100m的海濱岩石、山谷疏林、竹林或內陸山凹、溪畔灌叢中。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收,除去莖葉,洗凈,切段曬乾或鮮用。
資源分佈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
動植物形態 細柄薯蕷 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生,圓柱形,有節和節間。莖左旋,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較葉片為短;葉片三角形,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寬心形,全緣或微波狀,兩面光滑無毛。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單生,很少雙生;雄花有梗;花被淡黃色,先端6裂,花開時稍反曲;雄蕊6,3枚花藥廣歧式著生,另3枚個字形著生,花開時常集在一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同,退化雄蕊呈花點狀。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狀,近半月形;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熟后四周有膜狀翅。
功效分類 法風濕葯;舒筋活絡葯
生藥材鑒定 1.性狀鑒別:根莖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0.5-1.5cm。表面淡灰黃色,有明顯的環狀節和節間。質堅硬,斷面淡黃色。鮮品具粘絲。有的地區多切成薄片,切面呈淡黃色。氣微,味苦。
2.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與萆薢相似,唯皮層和中柱均散有粘液細胞。薄壁細胞內澱粉粒呈長圓形、梨形,長8-14μm,直徑5-8μm。
性味 苦;辛;平
藥材基源 為薯蕷科植物細柄薯蕷的根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