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良赫
蘇良赫
蘇良赫,工藝岩石學家、地質教育家。是中國工藝岩石學開拓者之一。
1914年2月14日 出生於天津。
1927年 考入天津扶輪中學。
蘇良赫
1947-1950年 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地質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1950年5月 從英國回國,應聘到天津北洋大學地質工程系任教授,曾代理系主任。
1952年 任北京地質學院教授、博物館館長。
1978年 任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工藝岩石和實驗岩石研究室主任。
1980年 當選中國硅酸鹽學會常務理事兼工藝岩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非金屬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9年 擔任第二屆世界非金屬礦物大會副主席。
清華大學
蘇良赫自幼受父親影響,嚮往科學救國。1927年,他考入天津扶輪中學。畢業時,學校組織遊覽泰山,激發了他對地質學的興趣。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第二年完成基礎課後分系時,毅然決定學習地質學,兼修地理學、氣象學。他想國家的富強離不開工業,而工業的發展,應有物質資源,地質學則是開發地下寶藏的根本。1937年大學畢業,受張席提教授推薦,準備到山西省兵工探礦局工作,由於戰亂,未能成行。后在同學幫助下,到天津耀華中學教書,主講地理學。1938年,應清華大學地學系系主任袁復禮教授邀請,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工作。
1938年底,開始跟袁復禮一起從事野外探礦工作。半年後轉入教學,講授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等課。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隨清華大學回北平,在清華大學期間,先後任助教、教員、專任講師。1946年,燕京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建議他用岩石學方法研究耐火材料。蘇良赫認識到,運用岩石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冶金工業的問題,是一門很有前途的邊緣學科,可以直接為國民經濟服務。這門學科在19世紀70年代萌發於西歐。1884 年,H.L.福格特(Vogt)發表關於冶金爐渣物相全面研究的文章,是一篇著名的工藝岩石學論文。但中國還沒有開展工作。為了把這個學科很好地介紹到中國,蘇良赫決定出國深造。1947 年,他得到清華大學休假,又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獎金,赴英留學。在曼徹斯特大學地質學系、劍橋大學礦物岩石學系從事科學研究,並取得博士學位。其論文之一為《平爐格子磚耐腐蝕作用的礦物學研究》,得到英國專家的好評。
1950年5月蘇良赫回到祖國,受到天津北洋大學(1951年改名天津大學)地質工程學系系主任王炳章教授的邀請,在該系任教授,後代理系主任。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調入北京地質學院(后改名中國地質大學)任教授,兼任博物館館長。
蘇良赫先後任《硅酸鹽學報》編委,《建材地質》顧問編委,中國金屬學會會員,耐火材料學會名譽理事,國家科委非金屬材料專業組成員,中國硅酸鹽學會常務理事、榮譽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工藝岩石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非金屬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等。1989年擔任第二屆世界非金屬礦物會議大會副主席。
50多年來蘇良赫一直從事地質教育和科研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他的許多學生已經成為中國外知名的學者、專家、教授、工程師等,他們中不少是中國地質界和硅酸鹽行業的骨幹力量,在為祖國的四化建設發揮作用,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蘇良赫在教學上有較深的造詣,院系調整之後,他主要擔任岩石學的教學任務,學生們和教師們都願意聽他的講課,都說他講課的內容豐富、少而精、重點突出,講得透徹,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形象生動,條理清楚,分析問題深刻透徹,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地院研究生部成立,1978年開始招研究生以來,已培養畢業了20名研究生。其中一名是為冶金部鋼鐵研究院培養的。蘇良赫治學嚴謹,教學有方,學識淵博,品德高尚。他教書又教人,對研究生在業務上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對研究生畢業論文精心指導,反覆推敲,有關實驗數據親自核對,這種對科學的嚴肅態度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還經常與研究生促膝談心,教育他們在思想上要求進步,要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並鼓勵他們為祖國的科學事業進行拼搏。他經常對學生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獻身精神將一事無成,唯有樹雄心立壯志、事業心強,勇於克服一切困難,才能攀登科學高峰,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他不但這樣教育他的學生,而且也是這樣做的。
蘇良赫不僅在教學上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在科學研究方面作出了更為突出的貢獻。他已公開發表的論文約60餘篇,內容十分廣泛,從野外地質勘探報告到礦床成因模擬實驗,從天然岩石鹼性岩、花崗岩的研究到工藝岩石爐渣、鑄石、耐火材料的研究,從天然岩石的形成條件的研究到物理化學(尤其是相圖)和化學熱力學在工藝岩石,工藝礦物中的應用……特別是他為祖國工藝岩石學的發展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早在1944年,他曾為雲南省設計水泥廠,測繪廠址,選用原料等等。50年代,蘇良赫結合中國工業建設的需要,用岩石學的方法對中國的高爐爐渣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結構特徵進行研究,用於水泥工業,同時對高鋁磚腐蝕作用進行了研究,共發表論文十多篇,引起了當時中國外的重視,對中國工藝岩石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六七十年代繼續對高爐熱風爐,轉爐爐襯的耐火材料的損壞機理進行更深入的工藝岩石學研究。1974年他受首都鋼鐵公司首鋼研究所、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的邀請,共同研究首鋼氧氣頂吹轉爐爐襯腐蝕機理,使首鋼的轉爐爐齡從200爐提高至1000多爐,在中國名列前茅,受到國家計委和冶金部的獎勵,蘇良赫在這項科研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76年,他執筆的《氧氣轉爐鋼渣的相分析和爐齡提高》一文的發表,在中國有很大影響。由於蘇良赫在冶金方面的輝煌成就,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學術委員會聘請他為特邀學術委員。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蘇良赫和他領導的工藝岩石組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工程地質學
80年代初,他和工藝岩石研究室的部分教員、研究生與遼寧省硅酸鹽研究所協作,對結晶釉進行研究,經過三年的努力,於1983年經輕工業部委託遼寧輕工業局鑒定通過,獲遼寧省科技獎。這項成果又獲1985年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蘇良赫在這項科研中起了指導和核心作用。
蘇良赫是一位愛國的、正直的老一輩地質教育學家和科學家,他在政治上光明磊落,實事求是,要求進步,待人寬,律己嚴,作風正派,幾十年來,忠誠於科學和教育事業,深受同志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