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島鎮

湖南省湘陰縣下轄鎮

青山島鎮是湖南省湘陰縣下轄的一個鄉鎮,青山島鎮原名為青潭鄉,於2013年11月18日正式更名為青山島鎮。

2015年,湘陰縣將三塘鎮、青山島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塘鎮。

地理環境


青潭鄉位於湘陰縣最北端,湘江西岸,洞庭湖中。面積5.8平方千米(一說11.2平方千米,內湖面積6000畝),人口1693人(2009年末)。轄3個行政村、1個漁場。鄉政府駐青山,距縣城18千米。特產有蔓荊子等。古迹有數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2009年被批准為湖南省濕地保護區。

歷史沿革


取轄區青山和蘆林潭兩地名各一字為青潭。鄉域解放前屬武穆鄉,后併入三潭鄉。1958年劃歸楊林寨農場水產分場,1962年析設青潭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0.3萬,鄉政府駐上山,轄上山、中山、下山、嚴家山4個行政村。2004年轄上山、中山、下山3個行政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624209:
201210上山村202220中山村
203220下山村501220青潭鄉漁場
【青山】為洞庭湖中小島,主峰海拔50米,面積6平方千米,舊時於白波奔騰之中遠望此山皆青,故名青山。

經濟


青山島鎮原名為青潭鄉,於2013年11月18日正式更名為青山島鎮。青山島鎮四面環水,位於湘陰縣東北部與屈原農場毗鄰,周邊與汨羅、岳陽、沅江交界,是洞庭湖中的一個孤島,是全省僅存的三座漁村之一,也是湖南最後一座漁村,距湘陰縣城20公里。全島陸地面積11.2平方公里,內湖6000畝,似一隻巨大的龍蝦,呈南北丘陵帶狀分佈。南北長約10000米,東西寬約1000米,平均海拔38米,最高處為50米。南為橫嶺湖,北為荷葉湖,東為梅子湖和湘江,東岸為屈原行政區。島上有養殖水面2800畝,旱土1200畝、稻田250畝、荒山6500畝,轄三村一場五個部門,全鎮共有農戶557戶,人口1983人,均為專業的捕撈業,人均純收入9600元。島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出產蔓荊子、枸杞子、車前子、藠它子、蘆筍、蘺蒿等多種特產。
近年來,旅遊休閑、生態環保、水產養殖成為青山島的三大課題。旅遊景區有青山抗日死難軍民紀念碑、十里銀沙灘、長壽奇樹、洞庭廟等,湖、島、沙灘等特色旅遊資源更是吸引八方賓客,前來露宿、賞湖、品蟹、垂釣、觀鳥的遊客絡繹不絕。

自然資源


青山島又以濕地生態成名,山島聳峙,蘆葦蕩漾,春夏秋冬景色各異,時值深秋,但見蘆花漫天飛舞,一點也不欠詩情畫意。這裡位於世界三大鳥類遷徙飛行線的亞太飛行線上,四周有約五百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湖洲、楊柳、蘆葦面積約六十萬畝,由於洞庭湖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優越的濕地環境,大量北方鳥群遷至洞庭湖越冬,冬春之交成千上萬的候鳥在這裡繁衍棲息,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鳥類總量可達20多萬隻。冬春時節,“鳥飛遮住半邊天,鳥落佔去半邊湖”的場景十分壯觀。

文化


青山島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名勝古迹頗多。青山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漁業文化遺址多處。“青山天下漁”,有關專家稱,青山是我國南方淡水漁業文化的發祥之地,也是現代淡水漁業文化的繁榮之地。據唐《通典》、《刮地載志》、《元和郡圖志》及清郭蒿燾編《湘陰縣圖志》等史料記載,舜帝二妃從帝南巡,后投湖殉帝而去,葬於青山。原建有黃陵二妃墓,唐時稱湘靈廟,黃陵二妃墓自古為湘陰縣第一勝跡,歷代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韓愈、張說、李賀、劉禹錫、蘇東坡、夏元吉等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文。楊幺起義也曾駐紮於此。

旅遊


洞庭湖晨曦
洞庭湖晨曦
近年來,青山島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確立了“旅遊興鎮、特色立鎮”發展戰略,結合青山島歷史悠久,人文資源和歷史遺存豐富,旅遊開發潛力大的優勢,做大“青山島生態旅遊、農家樂休閑度假”核心品牌,樹立旅遊工作的核心地位,確立了“文化與旅遊並重、宣傳與建設並重、管理與營銷並重”的原則,努力將青山島打造成為省級知名旅遊休閑度假中心,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推進,青山島的旅遊發展迅速崛起,成為新的產業板塊,一個以“綠色”、“生態”、“文化”為主的有區域特色的旅遊景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