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櫃
性取向相關名詞
徠出櫃,漢語辭彙,拼音是chū guì,意思是指公開性取向、性別認同,是指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公開性取向,以及跨性別者當眾公開自己的性別認同。出自櫥櫃里的骷髏。
Come out of the closet可以直譯為“走出衣櫃”,也可以意譯為公開性取向。
徠關於這個英語典故的出處說法不一,但有兩種廣為認同的說法。
一說此語產生於英國。1832年以前,英國法律禁止醫生解剖屍體作科學研究,除非是死囚的屍體。剖屍合法化以後,許多醫生開始購買死屍用於研究,由於放在房間內有礙觀瞻,只好將之放在衣櫃內等隱蔽處。時間一長,人們便疑心醫生的衣櫃中有骷髏。由此,該語轉義指“不可告人的隱情”。
另一說法是,傳說有人要尋找一個無憂無慮真正幸福的人,經過多方尋找,終於找到了,而這位被認為無憂無慮的婦女卻打開衣櫃,讓人們看裡面的一具骷髏。原來,這是她情人的屍骨。此人多年前在和她丈夫的決鬥中喪生,直到現在,她丈夫每晚都要逼她吻這具骷髏,她非常痛苦,並不幸福。在這個故事中,這個短語喻指“隱情”。
而“Come out of the closet”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是一句口號似的短語。結合“Skeleton in the closet”這個短語,“走出衣櫃”這個短語是公開自己真正的樣子。在美國,1970年自從同性戀解放運動興起后,運動者(如美國70年代著名的同性戀權益運動代表Harvey Milk)鼓勵人們勇敢地站出來,參與請願、爭權利、爭平等,於是呼籲大家“Come out of the closet”。後來更簡單的“Come out”也可以代表這個意思。隨著多年來同性戀權益運動人士和傳統宗教力量的多次對抗之後,越來越多的同志紛紛出櫃,還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都加入到為同性戀爭取各種平等權利的隊列中,在美國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比如廢除了在柯林頓時代就殘存在軍隊中對於同性戀的“不問不說”政策,以及2011年7月,美國紐約州通過的同性婚姻法案等。
有關出櫃有很多專門的影視劇集,譬如知名美劇《威爾和格蕾絲》《QAF》《拉字至上》,電影作品如《斷背山》《米爾克》《天佑鮑比》《單身男子》《無聲風鈴》《藍宇》等,都是了解同性戀亞文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