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龍鎮

重慶市璧山區下轄鎮

健龍鎮位於重慶璧山區南部,地勢東高西低。東臨江津區,西連丁家街道,北靠青杠街道。距璧山城區33公里,距重慶主城43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出口8公里。鎮人民政府駐健龍場鎮,場鎮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

清朝時期,健龍鎮境域為健龍場;2010年6月,由健龍鄉改為健龍鎮。截至2018年末,健龍鎮戶籍人口為26489人。截至2020年6月,健龍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興街1號。

徠2018年,健龍鎮有工業企業34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人口民族


全鎮現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5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6489人(2018)。鎮轄基層黨組織18個,黨員960名。鎮內有敬老院1所,衛生院2所,學校3所。轄區內非公企業42家,規模企業4家,從業人員2328人。政府現有機關幹部70人,其中黨政領導10人,內設二級機構辦所12個。
2016年年末人口總數2675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691人,場鎮人口1483人,常住總人口期末數18486人。
2018年戶籍人口26489人。
健龍鎮
健龍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健龍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肖家嘴社區、龍江社區、白果村、畫眉村、寨子村、小河村、玉林村、彌勒村、睦佳村、魚洞村、新石村,鎮人民政府駐龍興街1號。
所轄社區(2個)所轄村(9個)
肖家嘴社區白果村寨子村
龍江社區玉林村畫眉村
小河村彌勒村
魚洞村新石村
睦佳村

自然資源


健龍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膏礦、煤、鐵礦、石灰礦等,其中石膏儲量1000萬噸。2011年,健龍鎮有耕地面積33917畝,人均1.3畝。

地理環境


健龍鎮位於重慶市璧山區東南部,東經106°18'至106°21',北緯29°47'至29°53',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20公里,幅員面積50.6平方公里,場鎮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平均高度281米。地貌呈淺丘寬谷地形,屬桌狀中丘的璧山向南斜軸部的開闊地帶,海拔高度240—350米之間,相對高度50—80米,境內最高點海拔801米,最低點海拔239米。多系遂寧組合泥岩,境內有森林資源、農作物資源、中藥材資源。森林面積約5000畝,植物主要以松、柏組成和亞熱帶竹為主。農田15000畝,農作物資源種植業中有棉、油、麻、絲、茶、糖、煙、果、葯雜等。礦藏資源有煤、鐵礦、石灰礦、石膏礦,其中石膏儲量1000萬噸。動物資源60餘種,保護動物10餘種。
全鎮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20公里,幅員面積50.6平方公里,場鎮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璧南河於境內15公里,縉雲山縱貫南北17公里,保有森林2.7萬畝,耕地面積33917畝,其中基本農田29790畝,是典型的農業生態鎮。
健龍鎮
健龍鎮

位置境域

健龍鎮地處璧山區東南部,介於東經106°18'—106°21',北緯29°47'—29°53'之間,東接江津區雙福經濟開發區,東南接江津區德感街道,南接廣普鎮,西南、西接丁家街道,西北、北、東北接來鳳街道,距璧山區城33千米,區域總面積49.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健龍鎮地處璧山區南部,地勢東高西低,屬丘陵地帶。

氣候

健龍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9℃;無霜期為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健龍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璧南河,境內長15千米,流域面積60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清光緒初年,全縣轄3里(依里、福里、登里)37場5段,健龍屬於登里15個場之一。1912年(民國元年)至1929年(民國18年),一直沿襲里甲制。1930年(民國19年),健龍場屬於璧山縣12個區之第八區,並分置健龍鄉、健勇鄉、健功鄉、健大鄉、健盛鄉、健治鄉、健置鄉、健揚鄉等8個鄉鎮。區公所設在健龍場。1931年5月,健龍屬於璧山縣6個區之一的第四區的10鄉之一,區公所設在丁家。1931年9月,健龍鄉屬於璧山縣3個區(丹鳳、丁家、七塘)之一的第二區的15個鄉鎮之一,區公所駐地設在丁家。1935年試行新縣制,健龍鄉屬於全縣3個區40個聯保中的第二區的13個聯保之一,區署設在丁家。1940年正式施行新縣制,健龍鄉屬於第二區所轄的16個鄉鎮之一。1941年(民國29年)5月健龍鄉屬於全縣7個指導區之第2指導區的5個鄉公所之一,通訊處設在定林鄉公所。
1942年8月,調整為6個指導區,健龍屬於第2指導區5個鄉公所之一,通訊處設在廣普鄉公所。1943年(民國32年)至1949年(民國38年),全縣35個鄉鎮劃分為甲、乙兩種鄉鎮,健龍鄉屬於26個乙種鄉之一。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全縣改建為6個區人民政府,健龍鄉屬於第四區管轄的丁家、馬坊、三合、廣普、定林、健龍6個鄉鎮之一。區駐地設在丁家。1958年改為健龍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為健龍鄉,屬丁家區公所管轄。1994年1月撤銷丁家區公所,健龍鄉直屬縣政府管轄。2003年12月,龍江鄉整體併入健龍鄉,成為健龍、龍江兩個鄉合二為一的健龍鄉,直屬璧山縣政府管轄至2005年12月。2010年5月27日,撤銷健龍鄉,設立健龍鎮。2014年5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璧山縣撤縣設區,健龍鎮屬於重慶市璧山區下轄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健龍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01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1所,在校生472人,專任教師21人;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生176人,其中小學生147,初中生29人,專任教師19人;初中1所,在校生121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健龍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25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86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5平方米,藏書5000餘冊。2011年末,健龍鎮有體育場地7處;1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健龍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健龍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有衛生院1個,門診醫療點1個;病床30張,醫療設備40萬元。

社會保障

2011年,健龍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28戶,人數573人,支出114萬元,比2010年增長1.7%,月人均167元,比2010年增長6%;城市醫療救助28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4人次,共支出0.7萬元,比2010年增長4.1%;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7人次,支出2.8萬元,比2010年增長4.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1戶,人數1253人,支出107.2萬元,比2010年增長40%,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長4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4人,支出22.2萬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52人,支出67.8萬元,比2010年增長3%;農村醫療救助4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52人次,共支出3.1萬元,比2010年增長4%;農村臨時救濟342人次,支出19.8萬元,比2010年增長18.3%。2011年,健龍鎮新增就業人員206人,有55名登記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

基礎設施

健龍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全。境內有出境公路11條,交通十分便捷,全鎮村級以上公路44條共計全長88.62公里,其中縣道三條共9.43公里,鄉道兩條共11.83公里,村道39條,共67.36公里,遍布全鎮各村,全鎮公路硬化率達80%,形成了四通八達、質量高的交通網路。現已實現自然災害應急預警工作站建設、森林防火通道和農村人飲工程全覆蓋。出資1000多萬元整治水務工程,提高全鎮蓄水保水和農業灌溉能力。現已建成璧山區第一個生態敬老院、第一個生態公園和文體廣場、4座水沖式清潔衛生廁所、璧南河場鎮親水步道,場鎮路燈、視頻監控實現全覆蓋。場鎮污水凈化能力得到提升,現有1座日處理能力7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和一座日處理能力3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垃圾集中收集站2座、污水管網12公里,農村垃圾實現分散收集、集中處理。

未來主要工作

未來五年,健龍鎮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區委“三區一美”戰略,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以“農業小鎮、生態小鎮、宜居小鎮、旅遊小鎮、平安小鎮”建設為抓手,以“生態立鎮、產業興鎮、城建亮鎮、和諧穩鎮”為工作重點,努力將健龍建設成為“場鎮環境優美、特色產業突出、郊區旅遊成型、城鄉統籌發展”的“美麗山水幸福鎮”。
1.著力環境美化優化,推動生態宜居小鎮建設。推進場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健全場鎮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推動場鎮管理由治臟、治亂、治差,向做細、做優、做靚轉變。
2.著力產業培育發展,推動特色產業小鎮建設。以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為先導,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以新興產業培育為突破,推動我鎮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
3.著力城鄉統籌發展,推動平安幸福小鎮建設。完善交通設施建設,改善交通條件,促進城鄉發展。2017年全力配合做好省道S444線升級改造健龍段的協調服務工作,推動健龍第一條寬暢通達的出境公路早日建成。重點做好改善民生,推進醫院服務管理,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力做好社會保障、扶貧攻堅、社會關愛等民計民生工作,抓好安全生產、信訪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

經濟


綜述

2011年,健龍鎮財政總收入1494萬元,比2010年增長65.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9.3%;工商稅收81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22.5元。

農業

2011年,健龍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6.9%。健龍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健龍鎮生產糧食9500噸,人均353.3千克,其中水稻6425噸。健龍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蓮藕等。2011年,健龍鎮蓮藕種植面積2500畝,產量5000噸;蔬菜種植面積5100畝,產量9739噸,主要品種有瓠瓜、番茄、黃瓜,其中番茄3800噸。健龍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健龍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羊飼養量500隻,年末存欄700隻;畜牧業總產值7200萬元。

工業

健龍鎮工業以棉紗、建材、加工為主。2011年,健龍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1.3億元。

商貿

徠2011年末,健龍鎮有商業網點6個,職工13人。2011年,健龍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達21萬元,比2010年增長23.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8%。

特色產業

近年來,全鎮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4個,累計流轉土地11000餘畝。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25個,家庭農場5個,各類種養殖大戶120戶。現代農業“1+1+2+3”發展格局基本成型,東泰華源公司、新星果蔬合作社、博科“觀光農業綜合體”以及融瑞“生態甲魚養生農莊”共同撬動全鎮休閑農業發展,“閩記農業”、“洋溢農場”、“衛盾農莊”3個現代農場引領探索新品種、新模式的農業種植營銷之路。全鎮已形成9000畝蔬菜基地、6500畝花卉苗木基地和2000畝水產養殖基地等特色產業。
經濟社會發展
健龍鎮
健龍鎮
五年來,成功創建“市衛生鎮”、“市文明村鎮”、“市生態村”、“市安全社區”、“市民族團結示範單位”。現代農業已脈絡初顯,精品小鎮已初具規模,人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五年時間裡增長了61.71%。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巴渝新居建設成效顯著,先後建成新宇家園、濱河佳苑、睦新家園、牡丹家園、新合家園、惠民之家、巴渝人家等新居點7個。全鎮工業產值從5.45億元預計增長到11.2億元,增長1.05倍,其中規上工業產值從1.97億元預計增長到3.95億元,增長1.01倍;農業總產值由1.43億元預計增長到2.18億元,增長0.52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2.31億元預計增長到7億元,增長3.03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從9771元預計增長到15061元,增長0.54倍。
工業建設
健龍鎮認真貫徹落實招商引資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大力興辦環保型企業,創新發展農業特色項目,努力培新的經濟增長點。我鎮工業主要以紡織、建築建材業為支柱,全鎮現有規模以上企業4家,其中,以重慶廣天金屬製品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力源紡織有限公司為骨幹企業。

政治


領導分工

姓名職位分工
徐華福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曹彬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徐剛黨委委員、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民政、社會救濟、殘疾人事業、雙擁、老齡、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工作。分管人大辦、社事辦、社保所。
張傑黨委副書記分管組織、人事、宣傳、統戰工作。負責政協小組工作。分管農業、林業、水利、河道、氣象、獸防、移民、生態移民、扶貧、科協、供銷社、農村財務等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
周世俊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持紀委全面工作。負責紀檢、監察、政務督查工作。聯繫交通、市政、建設、國土、規劃等工作。
張正黨委委員、政法書記、副鎮長主持政法工作。負責政府日常事務。分管財政、審計、“三金”追債、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公共應急、機關事務、檔案、保密、衛生、計生等工作。分管黨政辦、綜治辦、財政所、計生辦。
向宗孝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副鎮長主持人武工作。分管招商引資、企業、商貿、旅遊、發展與改革、質監、統計、環保、能源、商會、科技、安全生產、消防、工會、政府採購、招投標等工作。分管經發辦、安監辦、統計辦。
鄧定軒黨委委員、宣傳、統戰委員負責宣傳、統戰、精神文明建設、黨政信息工作。分管公路建設與養護、交通安全、市政建設、場鎮管理、村建、城建、國土、規劃等工作。分管規劃建設環保辦公室。
嚴燦源黨委組織委員負責組織、人事、編製、老幹部、關工委、團委等工作。分管黨政辦。
程莉人大副主席協助人大主席分管人大工作。分管食葯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通訊、郵電、教育、婦聯等工作,聯繫水務工作。分管食葯監辦、文化服務中心,協助分管人大辦。
工作AB角
徐華福曹彬徐剛
程莉張傑向宗孝
周世俊鄧定軒張正
嚴燦源

交通


健龍鎮有丁健路、來健路、大江路、廣健路、來永路、丁團路、龍八路、龍金路8條交通主要出境公路,總長71.7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健龍鎮因肖姓家族建場於龍形石壩上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