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床,漢語一級字,讀作chuáng,最早見於金文。床的本義是供睡卧的常用傢具,后引申為床狀的物體,如河床、苗床、機床等。由床具引申為量詞——張、副,如一床被。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 仕庄切
安身之坐者。從木爿聲。 

說文解字注

安身之幾坐也。
鉉本作安身之坐者五字,非是。牀之制略同幾而庳於幾,可坐,故曰安身之幾坐。牀制同幾,故有足有桄。牀可坐,故尻下曰:処也,從屍得幾而止。引孝經仲尼凥而釋之曰:謂閑居如此。按得幾而止者,謂得牀而止也。仲尼凥者,謂坐於牀也。上文曰:憑,依幾也。乃謂手所馮之幾。漢管寜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此皆古人坐於牀,而又不似今人垂足而坐之證也。牀亦可卧。古人之卧,隱幾而已。牀前有幾。孟子隱幾而卧是也。孟子曰:舜在牀琴。葢尚書佚篇語也,而古坐於牀可見。琴必在幾。則牀前有幾亦可見。然則古人之卧無橫陳者乎。曰有之。弟子職曰:先生將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問疋何止。內則曰:父母舅姑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論語曰:寢不屍。左傳:掘地下冰而牀焉,鮮食而寢。皆是也。內則云:少者執牀與坐,御者舉幾,謂晨興時也。卽以所衽為所坐也。
從木。爿聲。
今書牂斨牆壯戕狀將字,皆曰爿聲。張參五經文字爿部曰:爿,音牆。九經字㨾鼎字注云:下𧰼析木以炊。篆文木,析之兩向。左為爿,音牆。右為片。李陽冰亦云:木字右旁為片。左為爿,音牆。許書列部,片之後次以鼎。然則反片為爿,當有此篆。六書故曰:唐本說文有爿部。葢本晁氏說之參記許氏文字一書,非肊說,其次弟正當在片後鼎前矣。二徐乃欲盡改全書之爿聲為牀省聲。非也。顧野王片部後出牀部,則其誤在前耳。仕庄切。十部。
徐鍇曰:“《左傳》薳子馮詐病,掘地下冰而牀焉。至於恭坐則席也。故從爿,爿則𤕬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箸。至於牆、壯、戕、狀之屬,竝當從牀省聲。”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音牆。且《說文》無爿字,其書亦異,故知其妄。” 

康熙字典

【寅集下】【廣字部】
《玉篇》俗牀字。 
【巳集中】【爿字部】
《唐韻》《集韻》仕庄切《正韻》助庄切,𠀤狀平聲。
《說文》:安身之坐者。《廣韻》:簀也。《釋名》:人所坐卧曰牀。牀,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棲謂之牀。《通俗文》:八尺曰牀。《易·剝卦》:剝牀以足。註:牀者,人所以安也。
又井榦曰牀。《樂府·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牀。
又《爾雅·釋草》:盱虺牀。註:蛇牀也。一名馬牀。
《廣韻》俗作床。

字源演變


床
形聲字。從木,爿(chuáng)聲。“爿”,商代文字作(圖1)、(圖2),即“牀(床)”之象形初文(字形要橫看)。商代後期,已經確立了漢字書寫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法。為了適應直行排列的需要,很多寬度比較大的字都被改變了字形的方向。“爿”字改變方向後,床形已經不顯,遂加註意符“木”寫作“牀”。《說文》失收“爿”字,在《士部》“壯”、《羊部》“牂”、《嗇部》“牆”、《犬部》“狀”、《戈部》“戕”、《斤部》“斨”、《酉部》“醬”及《木部》“牀”等字下皆雲“爿聲”(唐‧張參《五經文字‧爿部》:“爿,音牆。”) ;而《女部》“妝”下則雲‘牀省聲”,《寸部》“將”下又雲“醬省聲”。其實,諸字均應分析為從“爿(牀)聲”(今楷書中有音pán的“爿”字,是反寫“片”字而成的,與“爿chuáng"是同形字)。“牀” ,本義是供人坐卧的器具。《釋名‧釋床帳》:“人所坐卧曰牀。”《詩‧國風‧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宋書‧庾炳之傳》:“(炳之)性好潔,士大夫造之者去,未出戶,輒令人拭席洗牀。”由供人坐卧的器具引申指放置器物的架子。南朝梁徐陵《玉台新詠序》:“琉璃硯匣,終曰隨身;翡翠筆牀,無時離手。”又指井上的轆轤架。《樂府歌辭‧舞曲歌辭三‧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漿。”又由供人坐卧的器具引申用作量詞。《太平廣記》卷五十引《纂異記》:“琉璃琥珀器一百林。”“牀”本是形聲字,俗書改“爿”為“廣(音yǎn)”,寫作“床”,成為從廣從木的會意字。《玉篇‧木部》:“牀,《說文》曰:‘安身之坐者。'床,同上,俗。”新中國成立后,“牀”作為異體字併入了“床”字。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chuáng名詞供人睡卧的傢具。bed
唐‧孟郊《吊盧殷》詩之七:“夜踏明月橋,店飲吾曹床。”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
鄭玄箋:“男子生而卧於床,尊之也。”
漢牟融《理惑論》:“年十七,王為納妃,鄰國女也。太子坐則遷座,寢則異床。”
唐‧杜甫《新婚別》詩:“結髮為妻子,席不煖君床。”
床鋪,木床,床榻
古代坐具。
《禮記‧內則》:“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少者執床與坐。”
陳澔集說:“床,《說文》云:‘安身之幾坐。’非今之卧床也。”
《漢武帝內傳》:“(西王母)下車登床。帝拜跪問寒溫畢,立如也。因呼帝共坐。”
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張公乃當堂踞床而坐,命仆居於小榻。”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宰相別施一床,連上事官床,南,坐於西隅,謂之壓角。”
明‧馬愈《馬氏曰抄‧特迦香》:“琳坐右側胡床上。”
胡床
安放器物的支架、几案等。
南朝‧陳徐陵《〈玉台新詠〉序》:“翡翠筆床,無時離手。”
唐‧杜牧《郡齋獨酌》詩:“交橫碧流上,竹映琴書床。”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佛前的供床金間玉,香煙裊裊噴瑞獸。”
琴床
井上圍欄。
《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唐‧李賀《後園鑿井歌》:“井上轆轤床上轉,水聲繁,弦聲淺。”
王琦匯解:“床,井欄也。”
物之底部。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吾當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隨。床上唯施七星板。”此指棺材的底部。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甘砂》(集解)引蘇頌曰:“丹砂生符陵山谷……土人采之,穴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硃砂床。”此指礦苗的基部。
河床,牙床
動詞安設床鋪。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床焉。”
楊伯峻註:“住地下室,又置冰,而後置床,寒氣特甚。”
在床上睡覺。《荀子‧子道》:“魯大夫練而床,禮邪?”
量詞猶架,座。
南朝‧宋劉損《奏劾韋朗》:“銀塗漆屏風二十三床,又綠沈屏風一床。”
《北史‧源賀傳》:“二鎮之間築城,城置萬人,給強弩十二床,武衛三百乘。”
猶套,副。
段公路《北戶錄‧米餅》“筆為雙、為床、為枚”唐崔龜圖註:“南朝呼筆四管為一床。”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鄜州田氏作泥孩兒……一對至直十縑,一床至三十千。一床者,或五或七也。”
指一對夫婦所承擔的租調量。《通典‧食貨五》:“未娶者輸半床租調,有妻者輸一床。”
猶條。用於被褥等物。兩床被

音韻彙集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符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zraŋ
廣韻士庄陽開
蒙古字韻dʐAŋ平聲
中原音韻穿江陽合江陽陽平
洪武正韻牋助庄十七陽平聲
分韻撮要穿第十剛講降角陽平

方言集匯


◎ 贛語:crwong2
◎ 客家話:[客英字典] cong2 [台灣四縣腔] cong2 [梅縣腔] cong2 [東莞腔] cong2 [客語拼音字彙] cong2 [陸豐腔] cong3 [海陸腔] cong2 [寶安腔] cong2
◎ 粵語:cong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床

書寫演示

床

書法欣賞

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