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八一鄉的結果 展開

八一鄉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轄鄉

八一鄉,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地處臨河區東郊。截至2018年末,八一鄉戶籍人口19177人。

1949年後,屬杜家台公社,后與新豐公社一分為二更名八一公社。1981年,改八一鄉。截至2020年6月,八一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章嘉廟集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後,屬杜家台公社,后與新豐公社一分為二更名八一公社。
1981年,改八一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八一鄉轄農豐、八一、新道、聯豐、長豐、豐收、生豐、紅星、章嘉廟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八一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章嘉廟集鎮。
農豐村新道村聯豐村長豐村豐收村
章嘉廟村紅星村生豐村八一村星光村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八一鄉地處臨河區東郊,東與五原縣天吉泰鎮接壤,南隔總乾渠與雙河鎮相望,西與城關鎮相連,北與烏蘭圖克鎮相鄰。轄區面積132.3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八一鄉轄區總人口1889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895人,城鎮化率33%。總人口中,男性8243人,佔55%;女性6747人,佔45%;14歲以下1503人,10.02%;15~64歲1243人,佔82.9%;65歲以上1057人,佔7.0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990人,佔99%;有蒙古、回、藏、壯4個少數民族,共253人,佔1.75%。人口出生率8.45‰,人口死亡率2.73‰,人口自然增長率5.72‰。
2017年末,八一鄉常住人口10852人。
截至2018年末,八一鄉戶籍人口19177人。

經濟


2011年,八一鄉農業總產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13%。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6.2萬噸,人均4162千克,其中小麥1.2萬噸,玉米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葵花、蔬菜、西紅柿等,葵花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1萬噸;蔬菜0.3萬畝,產量1.5萬噸;西紅柿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2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8000頭,年末存欄0.8萬頭;羊飼養量8萬隻,年末存欄2萬隻;牛飼養量0.45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3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億元。
截至2011年末,八一鄉累計造林1.8萬畝,其中防護林1.6萬畝,經濟林0.2萬畝,林木覆蓋率19%。
2011年,八一鄉形成了5大工業園:絨紡產業園、食品工業園、電力工業園、冶化工業園、製藥工業園。企業34家,工業總產值達到50.7億元,實現利稅16.5億元。
2018年,八一鄉有工業企業10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3個。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八一鄉有文化活動中心9個,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文化大院2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高蹺橋、秧歌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八一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97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所,在校生147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八一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9個,病床4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5張,固定資產總值30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292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八一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2戶,人數604人,月人均4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人,支出2.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5人,支出15.6萬元;農村大病醫療救助12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6人,支出4.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65人,救災支出20萬元。年新增就業3884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八一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60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期刊318份(冊)。電信企業2家,寬頻接入用戶481戶。

交通


八一鄉有包蘭鐵路、京藏高速公路、110國道穿境而過,新修通村柏油路30千米,基本實現村村通。距離巴彥淖爾機場20千米,已開通至呼和浩特、北京和西安航線。

文化


● 文化遺址
八一鄉東3公里處公路北側,有一座漢代古城遺址。此城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210米,平面呈“目”字形。城內東北部和中部有兩處台地,為古城的建築區,出土大量磚瓦和陶器殘片。城正北2公里處有漢代磚石墓葬群。

獲得榮譽


2020年8月,八一鄉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八一鄉
八一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