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仲翔的結果 展開

王仲翔

王仲翔

王仲翔博士於200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博士學位。2004—2006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空間科學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06至2009年8月在加拿大McGill 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后。

人物簡介


2009年8月到上海天文台工作。王仲翔博士主要從事對孤立的年輕中子星和 X射線雙星兩類中子星系統的多波段觀測及研究。從2002年開始,對一些年輕中子星做了系統的光學及紅外觀測,對回落盤是否存在這一問題做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反常X射線脈衝星 1E 1048.1-5937 的近紅外對應體以及4U 0142+61的中紅外對應體, 提出4U 0142+61 的紅外輻射很有可能來自它的回落盤(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如果得到進一步證實,那麼這一回落盤的發現將對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演化的理論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在對X射線雙星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為18.2分鐘的極緻密雙星。此周期是已知X射線雙星中第二短周期。這一發現為用X射線光譜特徵來確認極緻密X射線雙星的方法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另外,對吸積驅動的毫秒脈衝雙星系統做了大量的光學觀測和相應的研究。在對其中 SAX J1808.4-3658這一系統的研究中,確認了此X射線雙星中的中子星的獨特特性:在爆發中是吸積驅動脈衝星,而在寧靜態是射電脈衝星。他的研究課題還包括對銀河系中心的X射線點源紅外觀測及研究、對Fermi衛星新發現的伽馬射線脈衝星的多波段觀測等。
王仲翔博士學術思想活躍,在孤立年輕中子星的多波段觀測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包括Nature在內的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二十多篇論文,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引用。他擁有豐富的地面大型望遠鏡和空間望遠鏡觀測經驗。引進后將顯著加強上海天文台的多波段觀測力量,與目前星系宇宙學研究形成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