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縣

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

舒城縣,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位於安徽省中部、長三角腹地、巢湖之濱,江淮之間、合肥近郊。是合肥、六安、安慶三市交匯處。介於東經116°26'—117°15'、北緯31°01'—31°34'之間,東西長86千米、南北寬49.5千米,總面積2100平方千米。

舒城是中國龍文化發源地之一,全國十三家梁祝文化發祥地之一。古代有西漢羹吉候劉信、教育家文翁,三國吳軍統帥周瑜,宋代大畫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書鄭時、吏部尚書秦民悅,近代有被周總理譽為共產黨初期情報戰線“三傑”之一胡底、國家政治經濟學界泰斗陶因等。

2018年,舒城縣下轄15個鎮、6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截至2019年,舒城縣戶籍總人口99.8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9.43億元。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屬揚州。
西周武王克紂后,封功臣偃姓子爵於此,立為舒國,後分立舒庸、舒鳩、舒蓼、舒龍、舒鮑、舒龔,史稱“群舒”。舒城縣是群舒地域之一部分。
風景
風景
春秋戰國時期,周祚勢衰,諸侯爭霸,“群舒”勢弱,周定王六年(前601年)楚莊王滅舒蓼。周簡王十二年(前574年),楚共王滅舒庸,周靈王二十四年(前548年),楚康王命令尹屈建率師滅舒鳩。至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年),前後百餘年間,群舒先後為楚所滅。
秦代,屬九江郡。
漢代,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舒縣。翌年,別置龍舒縣。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封楚王英舅子許昌為龍舒侯,領舒縣、龍舒縣,改稱“龍舒侯國”。
三國時期(220年—280年),初屬魏、后屬吳。
西晉時屬揚州廬江郡。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置舒城縣,屬淮南道廬州。
北宋時屬淮南西路廬州。
元時,初屬江淮行省,至元十三年(1276年),屬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屬河南江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直隸中書省廬州府,永樂十八年(1420年),屬南直隸廬州府。
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廬州府。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安徽省開始分設行政區,后又改為行政督察區,舒城縣屬第三區(專署駐六安縣年)。
萬佛湖風景區
萬佛湖風景區
1949年1月22日,全縣解放,縣、區、鄉、村分別成立民主政府,是年5月1日,改為人民政府,屬皖北行署六安專區,1952年—1985年底,屬安徽省六安專(地)區。2000年至今,屬安徽省六安市。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舒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舒城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北麓、江淮之間,東鄰廬江,西連岳西、霍山,南界桐城、潛山,北毗金安、肥西。介於東經116°26'—117°15'、北緯31°01'—31°34'之間,東西長86千米、南北寬49.5千米,總面積21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舒城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東西長86千米、南北寬49.5千米,總面積2100平方千米,最高點萬佛山海拔1539米,最低處杭埠鎮勝合村民組海拔6.8米。地貌大體分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和水域五種。西南山區峰巒秀麗,林木蔥蘢。中部丘陵起伏,盛產茶葉桑麻栗果。東北為沖積平原,沃野平疇,溝渠縱橫。

氣候特徵

舒城冬景
舒城冬景
舒城縣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風顯著。
光能
舒城縣太陽光能總輻射量平均112.6千卡厘米,4~9月輻射為70.12千卡厘米,佔全年總輻射量62%。
日照
舒城縣多年平均為1969小時,大於10℃日照時數為1359小時,佔全年69%。
熱量
舒城縣多年平均溫度在12.9~15.6℃,極端最高溫度為40.5℃,極端最低溫度為零下17℃;最熱為7月,最冷為1月;無霜期多年平均224天,初霜日多年平均出現在11月10日,終霜日多年平均出現在3月30日;無雪期多年平均270天,初雪日12月下旬,終雪日3月上旬;地面溫度多年平均17.8℃。土壤凍結深度一般在5~6厘米,最大深度10厘米;氣溫穩定在10℃以上,初為3月31日,終日為11月14日,持續日數229天,活動積溫4972度。
降水
舒城縣常年平均降水量在1033.5~1596毫米之間,山區最多,約佔全縣38%;春夏降雨最多佔全年67.2%;冬季最少,佔全年11.5%。多年平均蒸發量在1397.8毫米以上,一般最高為8月,約170毫米左右。風向風速,舒城縣常年風向1、10、11、12月多西北風,風速平均2.1米/秒,最大9.7米/秒;2~3月多東風,風速平均2.3米/秒,最大10米/秒;4~9月多東南風,風速平均2.1米/秒,最大10.3米/秒以上。此外,每年4~8月,還出現颱風、龍捲風、冰雹。

水文概況

舒城縣主要河流皆發源於境內西南山區,向東北蜿蜒而下,注入巢湖,歸屬長江水系。唯查灣鄉桃李河流向西北,入淠河,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
杭埠河
原稱龍舒水,又稱前河、南溪河。發源於岳西縣石關鄉同安寨西側南界嶺頭,向東流至柳樹灣、合平田水(發源於小澗沖)、經曉天鎮,至毛竹園合巴王河(現已不在),在龍河口匯烏沙河,過九井寺合龍潭河,經七門山、周瑜城、白馬壋、將軍壋、迎水庵至肥西縣新河口,注入巢湖。舒城縣境內長99.17千米,流域面積1587.5平方千米。
豐樂河
原稱后河,發源於六安縣烤爐寨,經東河口、南官亭,入舒城縣長沖鄉沙院村,至龍嘴合后河(源自思古潭河、張家店河),經三河鎮至肥西新河口,匯杭埠河水,注入巢湖。全長117.45千米。是舒城與六安、肥西縣的天然邊界線。流域面積2080平方千米。
曉天河
發源於岳西縣南界嶺頭。自1958年龍河口水庫建成以後,即與杭埠河割斷。該河從紅石嘴進入舒城縣大河鄉南嶽村,經曉天鎮合朱河(發源於小澗沖),至大河沿合天蒼水。經小河口鄉至山七河鎮雙桂村碎石灘,注入龍河口水庫。舒城縣境內全程20千米。整個流域面積588.9平方千米。
河棚河
原名烏沙河,是杭埠河上游另一個主要支流,發源於舒城縣西南山區黃土關和花岩山西北麓。經安菜、小街,至和平村合馮河,東行至雙河口匯余河,到朱黃店合嵐沖水,經河棚老街北折至新開嶺,注入龍河口水庫。全長32.5千米,流域面積200平方千米。
龍潭河
發源於城沖鄉花岩山大徽尖,東經龍眠沖,至王河合楓林沖水,過三道彎至姚家河鄉胡畈合湯池河,經觀音庵、闕店鄉、杜店鄉葉畈村入杭埠河,全長31.8千米,流域面積320.9平方千米。
南港河
俗稱孔家河,發源於東衖、西衖,二水於沙埂匯合,經南港北折於白馬壋入杭埠河,全長30千米,流域面積150平方千米。
清水河
發源於傅沖、洪沖,二水合于山埠,北折經舒茶(溝二口)鎮、龍王廟鄉、百神廟鎮至周公渡入杭埠河。全長34千米,流域面積45平方千米。
五顯河
原名巴洋(王)河,1958年興建龍河口水庫后,地易地湮,遂以五顯命名。該河發源於霍山縣真龍地,經六安毛坦廠,入舒城縣五顯鎮,至羅山村入龍河口水庫,在舒城縣境內全長約10千米。

土壤類型

舒城縣土壤類別,傳統說法有沙壤土、夜潮土、小黃土、黃泥土、清漿土、白土、馬肝土等等,多不規範。1981年10月,舒城縣開展土壤普查工作,查清舒城縣土壤共有7個土類、12個亞類、38個土屬、82個土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舒城縣計有耕地66.9476萬畝,其中水田57.0002萬畝,旱地99474畝,山場153萬畝,水面18.387萬畝。常年平均降水總量26億立方米;地面徑流總量11.5億立方米,徑流深400—800毫米;水能發電蘊藏量約6萬千瓦,可供利用約1.78萬千瓦,已開發2779千瓦;農作物用水2.33億立方米,溝塘堰庫總蓄水量8.8093億立方米,可供使用的2.24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舒城縣林木以松、杉、竹、茶、栗、桐、油茶、柳、楊、桃、榆等為主,計有79科、372個品種。
中藥材以桔梗、半夏、貝母為主,計有203科、657個品種。
此外,舒城縣還有特產綠茶、蘭花茶、生薑、大蒜、板栗、桂花、桔梗等。

動物資源

家養畜禽以牛、豬、雞、鵝、鴨為主,野生獸禽以虎、靈貓、雉、雀等為主,計有50餘種類;水產以鰱、鱅、青、草“四大家魚”為主,計有6目8科、40多種;還有蜜蜂、虎紋蛙、蝮蛇等其它小動物。

礦產資源

舒城縣礦藏有大理石、螢石礦、鐵礦、金礦、石棉、礬礦、鐵砂、黃砂、石英石、花崗岩以及礦泉水、溫泉等。朝陽鄉泉水堰村的柳抱泉,日出水量100噸以上,經國家地質部、衛生部、輕工業部、中國地質大學鑒定,泉水中含有偏硅酸等10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舒城縣下轄15個鎮,6個鄉,1個開發區。舒城縣政府駐城關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41523100000城關鎮
341523101000曉天鎮
341523102000桃溪鎮
341523103000萬佛湖鎮
341523104000千人橋鎮
341523105000百神廟鎮
341523106000杭埠鎮
341523107000舒茶鎮
341523108000南港鎮
341523109000干汊河鎮
341523110000張母橋鎮
341523111000五顯鎮
341523112000山七鎮
341523113000河棚鎮
341523114000湯池鎮
341523200000春秋鄉
341523201000柏林鄉
341523202000棠樹鄉
341523203000闕店鄉
341523204000高峰鄉
341523205000廬鎮鄉
341523400000舒城縣經濟開發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戶籍總人口99.8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51.91萬人,佔52.0%;女性人口47.96萬人,佔48.0%。全縣常住人口77.8萬人,增加0.6萬人,增長0.8%。0-17周歲人口16.45萬人,增長0.4%;18-34周歲人口22.91萬人,下降1.7%;35-59周歲人口40.32萬人,增長1.2%;60周歲以上人口20.18萬人,增長0.5%。

政治


縣委書記:張秀萍

經濟


綜述

2019年,舒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9.43億元,增長9.1%。其中一產33.23億元,增長3.5%;二產135.61億元,增長9.5%;三產130.58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1.5:45.4:43.1調整為11.1:45.3:43.6。一產、二產比重分別下降0.4、0.1個百分點,三產提高0.5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30016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38637元。
2019年,舒城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其中,項目投資增長8.8%,工業投資增長38.9%。億元以上項目投資61個,同比增長24.5%。
2019年,舒城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572072萬元,增長25.8%。其中,住宅完成投資517161萬元,增長28.2%。房屋施工面積348.9萬平方米,增長55.3%。商品房銷售面積89.8萬平方米,增長11.1%。商品房銷售額654989萬元,增長19.7%。
2019年,舒城縣財政收入完成256270萬元,增長6.1%,低於GDP增速3個百分點。財政部門完成收入18993萬元,下降41.9%。國家財力集中程度(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到8.6%,下降0.5個百分點。全縣累計完成財政支出567592萬元,增長12.4%。
2019年,舒城縣實現政府性基金收入489833萬元,社保基金收入83177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647882萬元。全縣21個鄉鎮共實現財政收入141253萬元,增長70.2%。收入超1000萬元的鄉鎮17個,其中城關鎮和杭埠鎮收入過億元;收入在500-1000萬元的鄉鎮4個。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8元,增長10.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07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7元,增長10.6%。城鄉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812元,增長9.8%,其中食品支出5137元,增長9.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199元,增長9%,其中食品支出6844元,增長1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886元,增長10.5%,其中食品支出3663元,增長0.4%。
202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5億元,同比增長4.4%,財政收入30.2億元,增長17.9%,連續3年榮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

第一產業

2019年,舒城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611431萬元,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225470萬元,增長3.3%;林業產值112901萬元,增長6.0%;牧業產值172186萬元,增長1.3%;漁業產值76870萬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004萬元,增長9.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5951萬元,增長3.7%。
2019年,舒城縣糧食播種面積62261公頃,下降0.4%;總產365190噸,增長0.2%;其中,穀物播種面積59735公頃,下降1.4%;總產360234噸,下降0.1%。豆類播種面積2200公頃,增長41.7%;總產4012噸,增長41%。薯類播種面積326公頃,增長0.5%;總產944噸,增長6.9%。油料播種面積10248公頃,下降2%;總產23701噸,增長2.2%。蔬菜種植面積10893公頃,增長11.4%;總產291740噸,增長11.9%。茶葉產量2953噸,增長10.3%。設施農業中蔬菜1726公頃,增長0.4%;瓜果類36公頃,增長520.7%;花卉苗木類23公頃,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他作物72公頃,下降2.7%。
2019年,舒城縣造林513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48.7%,提高0.2個百分點。
2019年,舒城縣肉類總產量46673噸,下降3%。禽蛋產量20792噸,增長4.3%。豬存欄75492頭,下降48.9%;豬出欄202070頭,下降19.5%。家禽出欄1705萬隻,增長12.3%;家禽存欄344萬隻,增長14.4%。
2019年,舒城縣水產品養殖面積8000公頃。水產品產量37000噸,增長2.5%,其中養殖產量34000噸,捕撈產量3000噸。

第二產業

2019年,舒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1家,凈減少4家。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共有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其中股份制企業增長19.6%,外商投資企業下降2.0%,其他所有制企業增長21.5%。26個行業大類中有19個行業產值實現增長。其中,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53.6%,金屬製品業增長51.5%,造紙和紙製品業增長44.8%,計算機通信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40.2%,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7.9%。
2019年,舒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16.1%;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6.1%;實現營業利潤26020萬元,增長107.4%。利潤總額34040元,增長118.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24634人,下降10.1%。工業產品產銷率95.5%,與上年同期持平。
2019年,舒城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7.9%,增加值增長11.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6%。
2019年,舒城縣納入“一套表”範圍統計的建築資質等級企業52家,累計實現建築業產值630134萬元,增長11.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70.0萬平方米,增長5.8%。資質內建築業企業期末從業人員21658人,增長60.7%。

第三產業

2019年,舒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0299萬元,增長11.5%。其中住宿餐飲收入96134萬元,增長12.7%;商品零售額984165萬元,增長11.4%。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154902萬元,增長14.6%,佔全市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0%。
2019年,舒城縣進出口總額13736萬美元,增長1.2%。其中,出口12440萬美元,下降1.1%。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265萬美元,增長5.2%。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擁有星級賓館(飯店)6家,星級飯店客房總數744間;旅行社9家,星級農家樂41家。2A級以上風景區7個。全縣接待遊客690萬人次,增長15%,旅遊總收入36億元,增長19%。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490150萬元,增長13.7%。其中,廣義政府存款餘額為531663萬元,下降11.1%;住戶儲蓄存款餘額3179683萬元,佔全部存款餘額的70.8%,增長14.7%。全縣各項貸款餘額2945276萬元,增長20.9%。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727603萬元,增長29.2%;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貸款1217673萬元,增長10.8%。票據融資總額為123143萬元,下降6.4%。

文化


舒城是中國龍文化發源地之一,全國十三家梁祝文化發祥地之一。古代有西漢羹吉候劉信、教育家文翁,三國吳軍統帥周瑜,宋代大畫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書鄭時、吏部尚書秦民悅,近代有被周總理譽為共產黨初期情報戰線“三傑”之一胡底、國家政治經濟學界泰斗陶因等。時至今天,國際金融學界著名學者、教授滕茂桐,中科院院士劉有成、宋家樹,工程院院士劉、著名作家艾暄等,已成為祖國建設事業的棟樑之才。
舒城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游擊戰爭時期,是紅二十八軍、皖西北獨立游擊師的主要根據地之一。1938年新四軍第四支隊進駐舒城縣西南山區東港沖和西港沖。東、西港成了新四軍第四支隊指揮機關的駐紮地,是皖中、皖東抗日游擊根據地指揮中心。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舒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所在地。
舒城先後發掘過犧鼎、銅壺、龍虎四環青銅鼓座、亞字形錦地錢紋鏡、抄手端硯、錯銀造像鏡等國家一級文物,館藏珍貴文物現有三角雷紋鋪首銅壺、神人車馬畫像銅鏡、青白瓷柱子等,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二級34件、三級865件。舒城有花城遺址、漢代水利工程七門堰、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清代古建築褚氏祠堂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列為省級9處,市級1處,縣級21處。2007年舒城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點200處。按類型分:古遺址74處,古墓葬66處,石窟寺及石刻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3處。按時代分:新石器時代12處,商周時期49處,漢代60處,宋代4處,明代6處,清代38處,中華民國10處,中華人民共和國21處。

地方特產

毛主席1958年視察舒茶
毛主席1958年視察舒茶
舒城縣位於大別山腹地,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適合生產茶葉,早在明清年間,舒城小蘭花就成為宮廷貢茶,每年蘭花飄香的季節,當地茶葉也吸附蘭花幽香,獨具韻味。
舒城縣茶葉產業成為優勢產業之一,舒城小蘭花品牌價值也逐年攀升,由2010年2.2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13年4.36億元。
2008年,舒城小蘭花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開始依法規範使用舒城小蘭花證明商標,實現了從無質到有質的轉變,獲許使用舒城小蘭花證明商標的茶葉,不僅提高了售價,還實現了防偽查詢,確保了茶葉的品質。

交通


交通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53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417公里,高速公路6公里,境內鐵路6.8公里。全縣擁有公交車路線68條,公交車運營車輛386輛,實有計程車519輛。貨運周轉量151000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37080萬人公里。
公路
206國道、105國道、滬蓉高速公路、3條省級公路、122條縣級公路縱貫舒城縣全境。
鐵路
合九鐵路貫穿境內。
水路
舒城縣水路運輸通巢湖長江。
運輸
2018年,舒城縣擁有公交車路線58條,公交車運營車輛375輛,實有計程車519輛。貨運周轉量730200萬噸千米,旅客周轉量22180萬人千米。

社會


科技事業

2019年,舒城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4家,全年專利申請數255件,下降36.7%;專利授權33件,增長37.5%。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現有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9285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生11938人;初中41所,在校生21280人;小學132所,在校生37143人;幼兒園103所,在園兒童15121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有劇場、影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館)2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22千冊。

體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現有體育場館1189個。2019年開展體育健身活動27次,參加活動人數1.62萬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9年末,舒城縣現有醫療床位2743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354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2019年,舒城縣城鎮新增就業崗位9739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23678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7214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6632人。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37個,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4594張,社會福利收養性人數1236人。全縣城鎮低保對象9115人,農村低保對象30557人,供養農村五保9952人。

旅遊


風景
風景
萬佛湖景區
萬佛湖位於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距省會合肥80千米,是中國首批、安徽省首家的“國家AAAAA級旅遊區”,中國首批“國家水利風景區”,曾獲“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的光榮稱號和安徽省“九五”旅遊接待貢獻獎。萬佛湖是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度假區。安徽旅遊十大度假基地之一。
風景
風景
萬佛山景區
萬佛山位於舒城西南,距合肥140千米,距舒城萬佛湖景區60千米,總面積5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95%,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國家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峰老佛頂海拔1539米,為舒(城)、桐(城)、潛(山)眾山之祖,南與天柱山(1485米)遙相對峙。
風景
風景
龍頭塔
位於縣城內東隅高阜上的龍頭塔,外砌青青磚,內填泥土,高20.7米。塔身為六面七層,塔剎為生鐵鑄成,呈葫蘆狀。從第二層起,每面均有假拱券門。第四層嵌有石刻“龍頭”二字,最上一層懸有六隻鐵鈴。據石刻記載,此塔建於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清乾隆二十九年秋重修。此塔屬文峰塔,建築牢固,氣勢雄偉,是舒城縣城標誌性建築。
風景
風景
鹿起山
位於南港鎮鹿起村,鹿起山在舒城縣城南15公里,今南港和舒茶交界處,鹿起山山下茶棵青青,山上松杉蒼翠。山上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登山孔道分別自東、西坡蜿蜒而上,直至峰頂。原有南嶽行祠,巍峨壯觀,內有“走馬轉心樓”,朱欄玉砌,建築別緻,為佛教聖地,毀於解放前夕。祠前有試心台、洗劍池諸名勝。據《輿地紀勝》中的“岳山圖跋”記載:聞古有一名僧來此,見梅花鹿從山中穿行,遂命名為鹿起山。因山中林木繁茂,每逢天朗氣清之時,水汽蒸騰上升,山嵐之氣氤氳繚繞,似輕煙籠罩山峰,南嶽行祠若隱若現,被稱為“鹿起晴嵐”。
風景
風景
梅仙島
梅仙島位於萬佛湖北岸,背靠大梅山,原稱小梅山。梅山得名源於梅福隱居之故。據《漢書·列傳》記載:西漢末年,南昌尉梅福因不滿王莽篡權亂政,憤然棄官,隱居梅山。小梅山舊有梅仙亭,是後人緬懷和崇敬梅福敢於憤世嫉俗的精神而建。龍河口水庫建成后,小梅山成為露出水面島嶼,被稱為梅仙島。島上現有梅福塑像,並建有風火台、狩獵,園和猴園等。

代表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東漢末年名將。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舒城)人,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東吳軍與劉備軍聯合,在赤壁擊敗曹操。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僅36歲。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漢族,舒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獲得榮譽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28日,入選“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
2020年12月1日,《華夏時報》受權發布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舒城縣排名第322位。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1年1月2日,入選2020年中國防貧效率“百高縣”名單,排名第20位。
2021年7月,入選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