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新吳區江溪小學

無錫市新吳區江溪小學

無錫市新吳區江溪小學則位於無錫市新吳區區敘康里300號。學校始創於1906年(光緒32年),初名私立江陂初等小學堂,歷史悠久。

學校簡介


無錫市新吳區江溪小學是一所具有豐富人文資源的百年老校,地處新區高新科技商貿城板塊。

歷史沿革


始建於1906年,初名私立江陂初等小學堂,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同志曾於1916年在校任教。1954年學校性質改為公辦,2007年6月,原江溪小學與無錫市南站中心小學合併移址到敘康里300號,更名為無錫市新區江溪小學。隨著行政區的變革歷經無錫市郊區、濱湖區新區(高新區)、新吳區。2008年成為無錫市雙語實驗學校。

師資力量


2009年,學校按省級一類標準擴建的新校區投入使用,高標準通過了無錫市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評估驗收,成為市實驗學校。而後幾年,學校通過了江蘇省、無錫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評估,以江蘇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的標準行走在教育發展大道上。現有班級47個,在校生2041名;學校師資隊伍強大,在職教師123人,大專以上高一級學歷教師達100%;高級教師4人,一級教師60多名;區級以上骨幹教師30名。

辦學理念


以“百年江小勵志樹人”的辦學宗旨,以“培養興趣、挖掘潛能、活躍思維、充分發展”為辦學理念,推進三大工程:即質量立校、名師強校、科研興校。
江溪小學
青年瞿秋白
青年瞿秋白
中共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曾在1916年2月至7月在該校任教,帶來了一些先進的辦學理念,使學校由單純接收楊氏子弟入學,發展為向四鄉農民子弟開放。他自身也在鄉村教育中感受到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後來他在《餓鄉紀程》等回憶文章中深情地記敘了這段經歷。其後,江溪小學幾易其名,但辦學者始終堅守理想,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畢業生。截至2015年,學校共有學生300多人。南站街道已計劃投資近1億元,對江溪小學等學校進行資源整合,建設一座佔地3萬多平方米、可容納近3000名學生的現代化新校園。

新校落成


2014年11月28日上午,無錫市新區江溪小學校園內彩旗輝映,鼓樂齊鳴,嘉賓雲集,一派喜慶的景象。承載著江小人理想、希望和社會各界關心厚愛的新校隆重落成。
開幕典禮與瞿秋白銅像揭幕
開幕典禮與瞿秋白銅像揭幕
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偉敏主持落成典禮。江蘇省關工委主任、原江蘇省委副書記曹鴻鳴,無錫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立人,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吳幼英,江蘇省瞿秋白研究會執行會長於仲良,無錫市老促會會長、原無錫市委副書記陳壁顯,無錫新區黨工委書記周謙,江蘇省瞿秋白研究會常務理事承欣茂,無錫市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明烈,無錫新區江溪街道黨工委書記唐建華等領導出席了落成慶典活動。出席典禮的還有江南大學瞿秋白研究中心、市電教館、市少年宮、市、區相關部門領導、江溪街道各部門領導、江溪街道各社區、村(居)委領導、各兄弟學校領導,以及江溪小學的師生代表和新聞界的朋友們。
慶典上,首先由江溪街道黨工委唐建華書記致歡迎辭,代表江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向蒞臨落成典禮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與真誠的感謝,並向來賓介紹了學校的發展與建設情況。無錫市新區江溪小學,始建於1906年,革命先驅瞿秋白先生曾於1916年在校任教,並擔任校長。2015年,江溪街道投入1億巨資,建設了環境優美設施一流的新校區,同時為弘揚革命先輩胸懷祖國、追求真理的精神,學校在新校區建立了瞿秋白先生的全身銅像。
江蘇省瞿秋白研究會執行會長於仲良先生宣讀了江蘇省瞿秋白研究會會長沈達人先生的賀詞,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瞿秋白外甥女吳幼英女士代表瞿秋白同志的女兒瞿獨伊女士致辭,他們對新校落成和瞿秋白銅像揭幕表示了熱烈的祝賀,希望江小師生能秉承秋白精神,志存高遠,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市教育局副局長符菊成在慶典儀式上作了重要講話,對學校今後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希望江溪小學以新校落成和瞿秋白銅像揭幕慶典為新的起點、新的動力,進一步強化學校管理,提升教師素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現學校提出的“質量立校、名師強校、科研興校”的發展戰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用優秀的教育教學質量回報社會各界的關愛,為無錫基礎教育的發展增光添彩。
最後,省、市、區領導一起為江溪小學新校落成揭幕剪綵。典禮后,與會領導、嘉賓參觀了新校園。
江溪小學新建工程是江溪街道的一項民生實事工程。新校的落成,標誌著江溪街道“科教興鎮”戰略的縱深發展,標誌著學校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更為學校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激勵著江小人奮發圖強,努力拚搏,以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流的教育質量,以敬業愛生的師德風範、求實創新的教改實踐,來譜寫學校發展的新篇章。

與瞿秋白


青年瞿秋白
青年瞿秋白
1916年農曆正月初二,望著貧困到了水窮山盡地步的家,瞿秋白的母親選擇了自殺。秋白作為長子辦完母親喪事,把弟妹分送到親戚家后,便獨自一人到無錫江溪橋楊氏小學任教去了。這個小學只有他一個教師,所以他即當教師又當校長,幾十個學生、國文、算術、音樂、圖畫大小孩子各科全他一個人教,他任勞任怨,各科均能勝任。學校周圍都是農田村舍,課餘秋白常到田野散步,和農民交談,了解他們的疾苦,他態度和善、平易近人,很受群眾歡迎。
悲慘的生活經歷,使得即使處於窮鄉僻壤的瞿秋白也沒有停止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母親自殺后,我從現實生活中悟出一條真理,當今社會問題的核心,是貧富不均。。。改革當今社會,必須從“均”字著手。”
暑假,瞿秋白辭去楊氏小學的教職,回到常州。12月,告別故鄉,告別少年時代,帶著“一心苗的光焰”開始了他衝破“萬重疑網”,砸碎“心靈的監獄”的新的旅程。

學校榮譽


2008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全國雙有先進集體、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校、全國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示範學校、江蘇省十二五期間首批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五星級先進集體、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平安學校、江蘇省文化品牌項目學校、無錫市文明單位、無錫市中小學規範管理先進單位、無錫市德育先進學校、無錫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無錫市示範家長學校、無錫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無錫市語言文字應用先進單位、無錫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無錫市平安示範學校。
2020年7月8日,通過了2019年啟動江蘇省智慧校園審核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