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公墓

閔公墓

位於九華街東,與通慧毗鄰,九華山著名古迹。此墓傳為唐代土葬墳塋,碑中“閔公”二字依稀可辨。由於時代久遠,古墓塌陷,從中長出一株碩大楓樹,墓碑漸被楓樹融吞,人稱“樹吃碑”。對外開放后,菲律賓香客沿墓旁修一條上山石級路,尼妙性在墓東建閔公殿,遊人絡繹不絕。閔公,名讓和,史稱“員外”,亦稱“閣老”,唐時九華山人

簡介


據稱閔公家產豐盈,為人慈善,每天齋僧99人,虛設一席以湊百數。有一天從東崖峰下來一和尚,在閔公門前合十禪坐,不聲不語。“師傅來我家是化緣?”這和尚身披袈裟,舉止文明,帶著外地口音,合掌施禮答:“貧僧來此多年,修持度生,今來貴府一不化緣,二不化齋,只求一袈裟之地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閔公笑道:“這閔園百里皆我所有,和在你袈裟之地!”於是應允。

神僧


不料這和尚念聲無量壽佛,脫下袈裟,隨手一擲,頓時霞光萬道,袈裟遍覆九十九峰。閔公震驚,知是神僧,於是伏地叩拜,連稱“不知神僧駕到,願為佛菩薩奉獻九十九峰。”閔公請神僧進屋,並傳子叩拜,被僧收留為徒,法名道明。後來閔公亦皈依佛門,成為金地藏第一個在家弟子。按照佛教“先進山門為長老”的規矩,道明為閔公的師兄。這和尚就是地藏菩薩轉世的金地藏,故肉身殿供奉的金地藏像兩旁左為道明,右為閔公。這是九華山千載流傳的“閔公施地”的故事。弘一大師贊道:“大士神明,不可思議。遍覆九華,一袈裟地。檀那功德,奕業垂芳。常傳大士,莊嚴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