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

胃石症

胃石症,是某些食物或藥物在胃內形成不消化的固體,滯留於胃內形成內源性胃異物。胃石根據構成成分分為植物胃石、毛髮胃石、混合性胃石及其他胃石。早期多數患者會出現急性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如上腹不適、疼痛、腹脹、噁心、嘔吐等,後期可因胃石大小、存在位置的不同而癥狀各異,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飽脹感、吞咽困難、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胃石症的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胃石症不及時治療會出現出血、穿孔、梗阻等,嚴重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經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消化內科

病因


● 胃石症,是某些食物或藥物在胃內形成不消化的固體,滯留於胃內形成內源性胃異物。
● 胃石根據構成成分分為植物胃石、毛髮胃石、混合性胃石及其他胃石。
● 植物胃石:最常見,可分為果實胃石和纖維胃石。中國以柿石症最多見,其次為黑棗胃石。柿子、大棗、山楂、石榴、葡萄、芹菜、海帶等均可形成胃石。纖維胃石是由於大量不消化的纖維組織,在胃內互相交織形成的結石。
● 毛髮胃石:多系吞入人或其他動物的毛髮后,在胃內纏繞並與胃黏液、食物殘渣凝結成團塊,長時間滯留於胃內。歐美多見,女性發病率高,多有病態心理或嗜異物症病史,另外有咀嚼毛髮習慣者容易發生。
● 混合性胃石:多由藥物、膠狀物和食物團塊組成,常見的藥物如硫糖鋁、抗酸劑等在大量服用時,易於黏結在一起形成胃石。
● 其他:胃大部切除術后、糖尿病、胃麻痹或肌強直性營養不良等患者的胃和消化功能受損時,易發生胃石。胃出血後有凝血胃石,或因幽門狹窄胃液滯留和食物殘渣相混形成黏液胃石。

癥狀


● 植物性胃石常有進食柿子、山楂、黑棗等病史。
● 早期多數患者會出現急性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如上腹不適、疼痛、腹脹、噁心、嘔吐等,後期可因胃石大小、存在位置的不同而癥狀各異,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飽脹感、吞咽困難、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

檢查


● 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纖維內鏡檢查、B超檢查等可以輔助醫生進行診斷。
● 實驗室檢查
● ● 部分患者可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部分患者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初期常可見到柿皮樣物。胃液分析顯示遊離胃酸較正常人增高。
● X線檢查
● ● X線鋇餐透視或氣鋇雙重造影,可發現鋇劑在胃內產生分流現象,並顯示浮於鋇劑上層遊離性、團塊狀、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區,而胃黏膜結構光整,胃壁柔軟。當胃內鋇劑排空后仍可見團塊影上有條索狀、網狀或片狀鋇斑黏附。按壓團塊陰影無明顯壓痛,並可隨力度而改變輪廓形態及位置,提示結塊有一定的壓縮性及遊走性。
● 纖維內鏡檢查
● ● 纖維內鏡下可直視觀察胃內結石的形態、性狀等。
● B超檢查
● ● B超對胃石診斷有一定幫助。通常囑患者飲水500~1000毫升,坐位或半卧位檢查,可見到胃內有界限清晰的強回聲團塊影像,浮於水之上,並可隨體位變化或胃的蠕動而改變位置。

診斷


● 患者有進食柿子、山楂、黑棗史,進食后不久出現胃部癥狀,包括反覆上腹痛、嘔吐、黑便等,應警惕胃石可能,可經胃鏡及X線檢查而確診。

鑒別診斷


● 慢性胃柿石患者,因病程較長,癥狀常與慢性胃炎、潰瘍病或胃癌相似,通過X線鋇劑造影或胃鏡檢查可以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


非手術治療

● 包括藥物治療和內鏡下治療。藥物治療和胃鏡下治療常配合應用。
● 藥物主要為碳酸氫鈉和抑酸劑,使胃內環境變為中性或弱鹼性,使胃石鬆軟、破裂,達到治療效果。對於形成時間長、質地堅硬、較大的胃石療效欠佳。
● 胃鏡下治療主要通過活檢鉗、異物鉗等夾碎或取出胃石,由於內鏡下操作器械精細,主要適用於體積小、較軟的胃石。另外,胃鏡下微波碎石、激光碎石等在臨床逐漸應用。

手術治療

● 對於較大、質硬的胃石及出現併發症的病例應手術切開取石,術中要注意探查胃有無潰瘍和出血,對於合併有幽門梗阻、潰瘍較大,或有出血及穿孔危險者,可行胃部分切除術。

危害


● 胃石症不及時治療會出現出血、穿孔、梗阻等,嚴重影響消化系統功能。

預后


● 經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預后較好。

預防


● 避免空腹進食大量柿子、黑棗等,克服嚼食毛髮的怪癖,積極治療胃腸動力性疾病,以防胃石再形成。
● 食用柿子等容易引起胃石的水果時,不易同時飲過熱、過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