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天竺寺的結果 展開
天竺寺
福建省南安市天竺寺
天竺寺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官橋鎮,相傳建自隋朝年間(公元581─600年),其間幾度興衰。
在新的時期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受到有關部門的保護。
又名天竺岩,建於毫光山半山腰,從福廈324線官橋複線路邊“毫光山天竺寺”碑坊處沿盤山公路直上不到兩公里,便可抵達。映入眼前的便是隱現於樹木之中的寺院翹角。梟梟清音,渾圓而肅靜,進入山門,可見刻有:“崖縫古榕茂殿側玉蘭香”的對聯。這裡高山流水,蟬鳴鳥啼,松濤聲聲,宛若人間仙境。因此寺有“山間水潺流,滿坡青松秀”的譽稱。
天竺寺在“文革”中一度被毀,但可喜者在入門處尚保存兩方石刻碑誌,可作為天竺寺淵源考證。
毫光山天竺寺相傳建自隋朝年間(公元581─60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經歷,其間幾度興蓑,已無詳細記載,唯有碑誌上註明:明朝初時(公元1368─1398年),由沖斗鄉(註:現堀斗村)陳家俊擇地蓋寺暨塑佛像。至元孫陳珊重修寺宇。歷至康熙辛丑年(1661年)鄰近鄉里人李天祿邀請寺僧住持寺務,該寺得以興旺傳及七世住持人,不守法度、寺業典賣寺院幾乎荒蕪。到了道光八年(1828年),林輝枝等人贖回寺業並訂立寺規,其時出資贖產置產者芳名碑誌上一一記載。民國七年(1918年)又再修繕。1966年再遭劫難被拆除,觀音佛像流失不知去向。1976年“文革”結束,由洪邦村新加坡華僑蔡多華先生和田干村菲律濱華僑吳金聘先生倡議並帶頭捐資,發起重建天竺寺,經過四年的集資建設,一座華麗壯觀的寺院已初具規模,現已建成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南北廳室、圍牆、鋪設殿前上下石埕、華蓋室山神廟等,配套的盤山公路正在鋪建之中。寺中生活設施完善自來水電、衛生浴廁樣樣備全,果然是一處休閑的好景點。寺中重塑釋迦牟尼金身,並兩次東渡南海謁祖進香。
天竺寺與泉州清源山賜恩寺名列泉南名剎,據記載:清源山賜恩寺為狀元歐陽行周讀書處,毫光山天竺寺為登科進士伍愷讀書處。伍愷在寺讀書時曾夢寺中神明謁語中進士,伍先生登科后奉旨還鄉重修寺宇並寫楹聯一對:“昔此讀書夢傳決擢進士今幸登第禮答機先彌陀”。並親手栽種玉蘭花樹至今猶存,樹榦粗壯花開香溢滿寺,為寺院增添一大景觀。據志載:明朝初年時遭久旱寺外設檀祈雨,突然陰雲從寺四舍間密布四方均沾其渥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32─1935),中共晉南工農紅軍,晉南遊擊隊第三支隊在天竺寺建立地下活動據點,成立天竺支部,開展地下鬥爭,為China的解放事業增添一頁光榮史詩。
天竺寺被省gov列為佛教活動場所,受到有關部門的保護,在新的時期,願素有“宗教歷史博物館”之稱的閩南,再現了地域性宗教、歷史、旅遊、經濟、文化、古今一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