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馬拉松

芝加哥馬拉松

芝加哥馬拉松是每年10月份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庫克縣芝加哥市舉辦的城市馬拉松,它既是IAAF金標賽事、AIMS認證賽事,也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一(其他分別是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東京馬拉松、紐約馬拉松和波士頓馬拉松)。首屆現代芝加哥馬拉松在1977年9月25日舉辦,起初的賽事名稱為“Mayor Daley Marathon”(戴利市長馬拉松),賽事舉辦以來,除了1987年只舉辦了半馬之外,始終以全程馬拉松作為賽事主體。

在芝加哥馬拉松的賽道上曾產生4個馬拉松世界紀錄,芝加哥馬拉松以平坦的賽道一度成為個人最好成績與世界紀錄的“快車道”。贊助商提供的高額獎金也吸引著精英運動員創造全美紀錄和世界紀錄。自2008年以來,芝加哥馬拉松的贊助商為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因此芝加哥馬拉松的官方名稱為“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美國銀行芝加哥馬拉松)。

芝加哥馬拉松的賽事規模限制在45000人,接受全世界跑者(業餘跑者、殘障運動員、精英運動員)的報名,只要能在6小時30分內完賽都可報名,抽籤名額與中籤率高於WMM六大的其他賽事。

歷史


首屆芝加哥馬拉松確實在1977年舉辦,但這並不是在芝加哥舉辦的第一個馬拉松。
早在1905年9月23日,伊利諾伊田徑俱樂部(Illinois Athletic Club)就主辦了“古典時代”的第一屆芝加哥馬拉松,比賽從Evanston出發,在Washington Park前結束,終點的賽道邊站滿了買了票的觀眾,超過10萬名觀眾在賽道沿途觀看了比賽:Rhud Medtzner後來居上,超過了賽前被看好的Louis Marks。第一屆比賽有20人蔘賽,完賽者只有7人。
1905,第一屆芝加哥馬拉松
1905,第一屆芝加哥馬拉松
在1905-1909年間,芝加哥馬拉松一直是由伊利諾伊田徑俱樂部主辦的精英賽事。
1910之後,比賽由芝加哥每日新聞(Chicago Daily News)贊助,直到1920年為止。古典時代的芝加哥馬拉松主要是一場專業運動員的精英賽事,參賽規模並不大。
20世紀60年代,隨著美國人民健康意識的增長,馬拉松再次回歸到人們的視線中。1972年,美國運動員弗蘭克·肖特(Frank Shorter)贏得了1972年在慕尼黑舉辦的第20屆奧運會的男子馬拉松金牌成為了契機,使得美國中產階級對馬拉松的認同感越來越強。首屆紐約馬拉松在1976年舉辦,穿過了紐約的五個城區,接受普通人的報名,使得大城市馬拉松風靡起來。
1976年的11月,來自拉薩勒街(LaSalle St.)大都會基督教青年會(Metropolitan YMCA)的五個年輕人討論了芝加哥馬拉松的籌備問題。他們包括:海德公園基督教青年會(Hyde Park YMCA)的體育主管Wayne Goeldner,一家金融諮詢公司的合伙人,Midwest Masters Running Club的創始人Wendell “Wendy” Miller,Friends of Parks的執行主管Bill Robinson,Loop Center YMCA的婦女運動主管Sharon Mier,Swedish Convenant Hospital的心臟康復主任Noel Nequin。
1977年5月,Noel Nequin舉辦了芝加哥史上的第一次大型比賽:Ravenswood Bank Lakefront 10-Mile Run。比賽遠超原計劃200-300人的規模,吸引了超過1000名跑著參賽。芝加哥的新任市長,熱愛跑步的Michael Bilandic也被邀請出席,市長夫人還請自為獲勝選手頒獎。Michael Bilandic看到了這次10英里比賽的成功,於是決定把芝加哥建設成“the running capital of the world”。1977年6月,Wendy Miller說服了同樣喜愛跑步的芝加哥商人Lee Flaherty,他的公司Flair Communications成為了贊助商。Noel Nequin和Lee Flaherty又和去年去世的芝加哥老市長Richard J. Daley的兒子William Daley談妥,將Daely冠名給芝加哥馬拉松,以表示對前任市長的紀念和對他支持馬拉松事業的感謝。
於是,第一屆現代芝加哥就在1977年9月25日舉辦了,它也成為了紐約馬拉松的主要競爭對手。1977和1978年這最初的兩屆現代芝加哥馬拉松的賽事名稱是Mayor Daley Marathon(戴利市長馬拉松)。
1979年,芝加哥馬拉松的贊助商變為Beatrice Foods,提供高達13.5萬美元的獎金。1982年之前,芝加哥馬拉松是一個完全由業餘跑者參賽的賽事,到了1982年,Greg Meyer以2:10:59奪冠,標誌著芝加哥馬拉鬆開啟了新時代。
1983年,芝加哥馬拉松躋身美國最重要的馬拉松賽事之一,成為了“四大”馬拉松(五大的前身,除此之外,還包括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倫敦馬拉松)的一員。
1984年,Beatrice Foods將獎金提高到了25萬美元(比紐約馬拉松高5萬美元),意味著芝加哥馬拉松為精英選手而與紐約馬拉松成為了競爭對手。
1987年,Beatrice Foods退出了贊助商的行列,使得1987年的芝加哥馬拉松只舉辦了半程比賽。
1994-2007年,LaSalle Bank冠名
1994-2007年,LaSalle Bank冠名
1988年,Heileman Brewing Company接手了芝加哥馬拉松,一直到1991年。92年的芝加哥馬拉松在沒有贊助商的情況下舉辦。1993年,芝加哥馬拉松迎來了LaSalle Bank。到了1994年,芝加哥馬拉松被冠名為LaSalle Bank Chicago Marathon。
2006年,芝加哥馬拉松與其他四個馬拉松構成了最初的“五大”馬拉松。
2007年,美國銀行收購了LaSalle Bank的母公司ABN Amro,因此2008年至今,芝加哥馬拉松的官方名稱更改為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2007年的芝加哥馬拉松因為高溫(31攝氏度),官方決定提前關門,致使10934名參賽者未能完賽,其中有一名跑者因為天氣過熱而死亡,30名跑者住院,超過400名跑者接受了醫療服務。

舉辦規模


2000年以來的完賽人數
年份完賽人數男性女性平均完賽時間
200027,87016,80211,0684:21:46
200128,39017,12911,2614:19:28
200231,09318,11112,9824:19:51
200332,39518,72013,6754:25:09
200433,03319,07313,9604:26:53
200532,99518,67314,3224:26:22
200633,61818,90414,7144:25:02
200728,81516,94511,8704:52:11
200831,34317,67513,6684:46:30
200933,47518,98314,4924:27:20
201036,15919,97316,1864:43:48
201135,67020,25615,4144:40:34
201237,45520,68816,7674:32:02
201339,12221,61817,5044:32:23
201440,80122,29918,5024:33:03
201537,18220,14417,0384:33:14

賽事


報名資格

報名費210美元。比賽當天年滿16周歲。需要在6小時30分內跑完全程。
對中國選手而言,報名通道分為普通抽籤報名,合作旅行社報名以及慈善名額三種,與倫敦馬拉松類似,但在抽籤名額的數量上要遠高於倫敦馬拉松,也是較易中籤的WMM賽事之一。

比賽日

2016年芝加哥馬拉松比賽日程
Marathon Wheelchair Start7:20 a.m.
Marathon Handcycle Start7:21 a.m.
Athletes with Disabilities Start (AWD)7:22 a.m.
Wave 1 Start7:30 a.m.
Wave 2 Start8 a.m.
Spectator access to Grant Park begins9 a.m.
芝加哥馬拉松的比賽日只有一天,輪椅組、手搖自行車組、殘障運動員組最先出發,隨後按照參賽的水平,正常選手分兩批先後出發。
在比賽當天,在格蘭特公園(Grant Park)靠近起點的Butler Field會舉辦官方的賽后聚會: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 27th Mile Post-Race Party,時間是上午9點-下午3點30。

賽道

賽道海拔示意圖
賽道海拔示意圖
比賽路線:
Grant Park(Monroe DR. )→Columbus Dr.→Grand Ave.→State St.→Jackson Blvd.→LaSalle St.→Lincoln Park Conservatory→Stockton Dr.→Cannon Dr.→Sheridan Rd.→Inner Lake Shore Dr.→Addison St.→Broadway St.→Clark St.→Webster Ave.→Sedgewick St.→Well St.→Hubbard St.→Orleans St.→Franklin St.→Monroe St.→Jefferson St.→Adam St.→Damen Ave.→Van Buren St.→Ogden Ave.→Jackson Blvd.→Halsted St.→Taylor St.→Ashland Ave.→18 St.→ Halsted St.→Cermak Rd→Wentworth Ave.→33 St.→State St.→35 St.→Michigan Ave.→Roosevelt Rd.→ Columbus Dr.
沿線景觀:
芝加哥馬拉松
芝加哥馬拉松
芝加哥馬拉松採取環繞賽道,賽事起點和終點都在密歇根湖畔開闊的格蘭特公園,這條路線充分展示了芝加哥城市景觀特色,參賽者將穿越29個社區。
賽道可根據方位被分為三個部分,北部、西部、南部。每個方位的路線都能途徑芝加哥標誌性的建築。MLB芝加哥小熊隊的主場:瑞格利球場(Wrigley Field)在北部,NBA芝加哥公牛隊的主場:聯合中心(The United Center)在賽道西部,MLB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美國行動通訊球場(U.S. Cellular Field)靠近賽道的南部,1994年世界盃的主場:軍人球場(Soldier Field)在起點附近。

歷屆冠軍紀錄

屆別舉辦時間男子冠軍國家成績女子冠軍國家成績
11977/9/25Dan Cloeter美國2:17:52Dorothy Doolittle美國2:50:47
21978/9/24Mark Stanforth美國2:19:20Lynae Larson美國2:59:25
31979/10/21Dan Cloeter美國2:23:20Laura Michalek美國3:15:45
41980/9/28Frank Richardson美國2:14:04Sue Peterson美國2:45:03
51981/9/27Phil Coppess美國2:16:13Tina Gandy美國2:49:39
61982/9/26Greg Meyer美國2:10:59Nancy Conz美國2:33:23
71983/10/16Joseph Nzau肯亞2:09:44Rosa Mota葡萄牙2:31:12
81984/10/21Steve Jones英國2:08:05Rosa Mota葡萄牙2:26:01
91985/10/20Steve Jones英國2:07:13Joan Benoit美國2:21:21
101986/10/26瀬古利彥日本2:08:27Ingrid Kristiansen挪威2:27:08
1987/10/25
111988/10/30Alejandro Cruz墨西哥2:08:57Lisa Weidenbach美國2:29:17
121989/10/29Paul Davies-Hale英國2:11:25Lisa Weidenbach美國2:28:15
131990/10/28Martín Pitayo墨西哥2:09:41Aurora Cunha葡萄牙2:30:11
141991/10/27Joseildo Rocha巴西2:14:33Midde Hamrin瑞典2:36:21
151992/10/25José Cesar de Souza巴西2:16:14Linda Somers美國2:37:41
161993/10/31Luíz Antônio巴西2:13:14Ritva Lemettinen芬蘭2:33:18
171994/10/30Luíz Antônio巴西2:11:16Kristy Johnston美國2:31:34
181995/10/15Eamonn Martin英國2:11:18Ritva Lemettinen芬蘭2:28:27
191996/10/20Paul Evans英國2:08:52Marian Sutton英國2:30:41
201997/10/19Khalid Khannouchi摩洛哥2:07:10Marian Sutton英國2:29:03
211998/10/11Ondoro Osoro肯亞2:06:54Joyce Chepchumba肯亞2:23:57
221999/10/24Khalid Khannouchi摩洛哥2:05:42Joyce Chepchumba肯亞2:25:59
232000/10/22Khalid Khannouchi美國2:07:01Catherine Ndereba肯亞2:21:33
242001/10/7Ben Kimondiu肯亞2:08:52Catherine Ndereba肯亞2:18:47
252002/10/13Khalid Khannouchi美國2:05:56Paula Radcliffe英國2:17:18
262003/10/12Evans Rutto肯亞2:05:50Svetlana Zakharova俄羅斯2:23:07
272004/10/10Evans Rutto肯亞2:06:16Constantina DițăRomania2:23:45
282005/10/9Felix Limo肯亞2:07:02Deena Kastor美國2:21:25
292006/10/22Robert Cheruiyot肯亞2:07:35Berhane Adere衣索比亞2:20:42
302007/10/7Patrick Ivuti肯亞2:11:11Berhane Adere衣索比亞2:33:49
312008/10/12Evans Cheruiyot肯亞2:06:25Lidiya Grigoryeva俄羅斯2:27:17
322009/10/11Samuel Wanjiru肯亞2:05:41Irina Mikitenko德國2:26:31
332010/10/10Samuel Wanjiru肯亞2:06:23Atsede Baysa衣索比亞2:23:40
342011/10/9Moses Mosop肯亞2:05:37Ejegayehu Dibaba衣索比亞2:22:09
352012/10/7Tsegaye Kebede衣索比亞2:04:38Atsede Baysa衣索比亞2:22:03
362013/10/13Dennis Kimetto肯亞2:03:45Rita Jeptoo肯亞2:19:57
372014/10/12Eliud Kipchoge肯亞2:04:11Mare Dibaba衣索比亞2:25:37
382015/10/11Dickson Chumba肯亞2:09:25Florence Kiplagat肯亞2:23:33

男女世界紀錄

男子記錄
1984/10/21Steve Jones英國2:08:05^
1999/10/24Khalid Khannouchi摩洛哥2:05:42^
女子紀錄
2001/10/7Catherine Ndereba肯亞2:18:47^
2002/10/13Paula Radcliffe英國2:17:18^

賽道記錄

男子記錄:2:03:45 (2013 – Dennis Kimetto,丹尼斯·基梅托)
女子紀錄:2:17:18 (2002 – Paula Radcliffe,拉德克里夫)

獲勝紀錄

男子:Khalid Khannouchi(4勝)
女子:Rosa Mota(2勝),Lisa Weidenbach(2勝),Marian Sutton(2勝),Joyce Chepchumba(2勝),Catherine Ndereba(2勝),Berhane Adere(2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