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之氣

後天之氣

簡介


● 英文名稱:Acquired Qi/Post-natal Qi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精神氣血津液

文獻摘選


● 脾胃之氣後天之氣也。(《外經微言》)

名詞解釋


● 出生后獲得的由水谷精微與呼吸清氣化生之氣。

百科解讀


● 氣,同血、津液、精一樣,均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氣既是物質的也是功能的,也是經絡信息傳遞的載體,後天之氣的化生主要有肺與脾的參與,又稱為宗氣。

後天之氣的生成

● 後天之氣的生成與肺、脾功能相關。
● 肺主氣司呼吸,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輕清之氣,呼出體內濁氣;脾主運化,食物入口,在胃之受納腐熟與脾之運化的作用下,轉化為精微之氣,水谷精氣在脾之升清作用下輸布到肺,在肺中與輕清之氣結合形成,也稱宗氣。宗氣形成在胸中,因此胸中稱作氣海。

後天之氣的主要功能

● 後天之氣在胸中聚集,灌注於心肺,通過血脈之流動布散周身,其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
● 走息道而行呼吸,後天之氣可以促進呼吸功能的運行,呼吸強弱與後天之氣的盛衰有關。
● 其次後天之氣可以貫心脈而行氣血,心臟之跳動,血液在脈中運行,均需要此氣的推動,胃之大絡虛里穴可以反映後天之氣的盛衰。
● 後天之氣可以下注丹田,滋養先天之氣。

後天之氣不足的治療

● 後天之氣的生成主要與脾和肺相關,因此脾之運化不及和肺之呼吸能力下降均會導致後天之氣的生成不足,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 肺氣不足,出現呼多吸少、動則喘息、大汗淋漓等癥狀,治療當培補肺氣,常用藥物如人蔘、黃芪、蛤蚧均可使用。
● 脾氣不足,則出現腹脹便溏、納呆食少、神疲懶言等症,治療當健脾除濕,人蔘、白朮、陳皮等藥物可以使用。
● 後天之氣虧虛嚴重,會出現喘脫或臟器脫垂的表現,如胃下垂、子宮脫垂及脫肛等,此時治療當益氣升舉,在應用補氣葯的同時加用升麻、柴胡等葯昇陽舉陷。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 中醫基礎理論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