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荊風
作家代表作《驛路梨花》
彭荊風(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漢族,祖籍江西萍鄉,畢業於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就職於成都軍區創作室,任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
其長篇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驛路梨花》入選中國初中學生課本。
1950年畢業於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
1949年參軍。歷任雲南軍區文化部編輯,昆明軍區創作員、宣傳部副部長,成都軍區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協理事、名譽委員,雲南作協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55年由邊疆連隊調到昆明軍區任創作員。在雲貴高原各少數民族地區工作過多年,擔任過編輯、連隊文化教員、專業作家。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離開文壇22年,“文革”中坐牢7年。
陳運和陪同彭荊風參觀上饒集中營舊址
1952年開始發表作品。大多描寫邊疆戰鬥生活和少數民族風俗人情,具有鮮明的邊疆特色,受到好評。其中短篇小說《蘆笙吹響的時候》被列為西南地區1954年優秀小說,在全國產生影響。
1957年,與林予合寫的《邊寨烽火》,與陳希午合寫的《蘆笙戀歌》兩部電影劇本,攝製成影片,很受歡迎。 1976以後,陸續有作品問世。短篇小說集《驛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說,寫一個純潔少女的服務獻身精神,頗得好評。中篇小說《蠻帥部落的後代》、短篇小說《今夜月色好》、報告文學《覆蓋再覆蓋》均在全國獲獎。
彭荊風
1962年創作的反映苦聰人由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長篇小說《鹿銜草》在“文革”中曾被批為毒草,也在1979年得以出版。
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協。
1956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作品名稱 | 獲獎時間 | 獲得獎項 |
《今夜月色好》 | 全國第八屆優秀短篇小說獎 | |
《紅指甲》 | 首屆金盾獎 | |
《蠻帥部落的後代》 | 獲全國第二次少兒文藝創作三等獎 | |
《覆蓋再覆蓋》 | 1987年 | 全軍當代軍人風貌獎 |
《解放大西南》 | (2007—2009) |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
《陰陽有隔》 | 2011年 | 第二屆邊疆文學·昊龍年度文學年度短篇小說獎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作品類型 | 出版社 |
《當蘆笙吹響的時候》 | 1954年9月 | 短篇小說集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邊寨親人》 | 1955年2月 | 短篇小說集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佧佤部落的火把》 | 1956年12月 | 短篇小說集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祝福邊防戰士》 | 1957 年8月 | 電影劇本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蘆笙戀歌》 | 1957年8月 | 電影劇本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驛路梨花》 | 1978年9月 | 短篇小說集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蠻帥部落的後代》 | 1979年3月 | 中篇小說 |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
《鹿銜草》 | 1979年7月 | 長篇小說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阿佤姐妹》 | 1980年2月 | 多幕話劇 | 紅岩出版社 |
《愛與恨的邊界》 | 1980年3月 | 長篇小說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綠色的網》 | 1981年8月 | 中、短篇小說集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霧茫茫》 | 1981年11月 | 中篇小說 | 群眾出版社 |
《綠色的網》 | 1982年12月 | 電影劇本 | 貴州《山花》月刊 |
《巫山一段雲》 | 1983年5月 | 中、短篇小說集 | 花城出版社 |
《秋雨》 | 1984年4月 | 中篇小說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雲里霧裡》 | 1984年5月 | 中篇小說 | 群眾出版社 |
《紅指甲》 | 1985年12月 | 短篇小說集 |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
《斷腸草》 | 1987年4月 | 長篇小說 |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
《瀘沽湖水色》 | 1989年9月 | 散文集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紅指甲的女人》 | 1989年11月 | 中篇小說集 | 群眾出版社 |
《師長在向士兵敬禮》 | 1992年7月 | 長篇小說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伴隨白花蛇》 | 1994年8月——12月 | 長篇小說 | 《警壇風雲》發表 |
《九月衣裳》 | 1995年12月 | 散文集 | 雲南教育出版社 |
《秦基偉將軍》 | 1996年9月 | 傳記文學 | 崑崙出版社 |
《綠月亮》 | 1994年9月 | 長篇小說 | 北方文藝出版社 |
《孤城日落》 | 1999年5月 | 長篇小說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滇緬鐵路祭》 | 2002年 | 長篇紀實文學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彭荊風談文學》 | 2004年 | 文學評論集 | 中國文聯出版社 |
《揮戈落日》 | 2005年 | 長篇紀實文學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彭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