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紫菀的結果 展開

紫菀

紫菀

紫菀是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紫菀為溫性葯,味辛、苦。歸肺經。紫菀的化學成分有三萜皂苷、植物甾醇、黃酮、酚、多肽等。其中三萜皂苷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紫菀藥材中,紫菀酮的含量不得少於0.15%;乾燥的紫菀飲片中,紫菀酮的含量不得少於0.10%。

簡介


● 正名:紫菀
● 英文名:Ziwan
● 拉丁名:Asteris Radix Et Rhizoma
● 別稱:夜牽牛、紫蒨、辮紫菀、返魂草根、青菀、軟紫菀、紫菀茸

功效與作用


● 紫菀具有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紫菀具有鎮咳、祛痰、抗菌、抗腫瘤、抗氧化等作用。
● 紫菀可以用於治療痰多喘咳、新發咳嗽、勞嗽咳血、久嗽不愈、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紫菀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
● 有實熱者、陰虛乾咳者請謹慎使用紫菀。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服用紫菀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紫菀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紫菀


● 紫菀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服用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
● 紫菀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紫蘇香豉酒:和紫蘇、牛膝、丹參等中藥配伍泡酒,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用於咳嗽氣急。
● ● 復方消炎止痛搽劑:和草烏、薑黃、黃柏等中藥配伍泡酒,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風濕麻木、跌打損傷、毒蟲咬傷等。

溫馨提示

● 對於外感風寒或風熱引起劇烈咳嗽者,應該用生紫菀;對於肺虛久咳者,應該用炙紫菀。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和遠志、雷丸、藁本、瞿麥等中藥同時使用。
● 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降低紫菀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紫菀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紫菀沒有毒性作用,目前也沒有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紫菀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動物研究表明,紫菀有溶血作用,服用一定劑量的紫菀提取物會導致動物死亡。因此,如果需要長期服用紫菀,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紫菀


● 紫菀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遼寧、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 紫菀的根莖大小不一,多為不規則塊狀,表面為紫紅色或灰紅色,頂端可看到莖基和葉柄殘痕,中下部有許多細根生長,質地堅硬,斷面比較平坦,油性。根的數量比較多,為細長狀,常常編成辮狀,表面有縱向的皺紋,質地比較柔韌,容易被折斷;根的表面為紫紅色或灰紅色,斷面為淡棕色,邊緣一圈為紫紅色,中間有細小的木心。紫菀有淡淡的香味,品嘗時味道甜,並伴有微微的苦味。
● 好的紫菀為根比較長,紫紅色,質地柔韌。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並注意防潮。

含紫菀的中成藥有哪些


● 止咳片:具有疏風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所致的咳嗽、咯痰不爽等。
● 復方吉祥草含片:具有清熱潤燥、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及肺炎導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
● 寧嗽露糖漿: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傷風咳嗽。
● 半枝蓮片:具有疏風解表、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治療感冒導致的咳嗽、咯痰不爽等。
● 急支糖漿:有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可以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咳嗽、惡寒、發熱、咽痛、胸膈滿悶,也可用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

紫菀和款冬花功效一樣嗎


● 紫菀是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款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兩者功效相似,但治療的側重點不同。
● ● 紫菀和款冬花都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兩者都可以治療咳嗽。
● ● 紫菀善於祛痰,寒熱咳嗽都可以使用。款冬花善於止咳,治療肺燥咳嗽優於紫菀。紫菀和款冬花常常一起使用,止咳化痰的作用更好。

用藥誤區


● 誤區:紫菀沒有毒副作用,任何人都可以服用
● ● 紫菀屬於止咳化痰平喘葯,潤肺化痰止咳的效果比較好,可用於咳嗽有痰。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紫菀。紫菀藥性偏溫,實證、熱證及陰虛乾咳者都不適合服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