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睾

隱睾

隱睾是指睾丸在發育過程中,未能按正常情況從腰部腹膜後下降到達陰囊底部,中途停留在腹腔內、腹股溝區、陰囊入口等部位。隱睾在足月產男嬰中的患病率是1~3%。單側隱睾多於雙側。右側多於左側。隱睾的發病原因不詳,有多種學說。隱睾的主要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陰囊空虛無睾丸。隱睾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隱睾經及時治療后,預后良好。隱睾的危害包括心理障礙,睾丸易發生扭轉與損傷,引起不育和惡變。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或外科、小兒泌尿外科

病因


● 隱睾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不詳,有多種學說。

內分泌學說

● 血漿睾酮降低。
● 雙氫睾酮產生障礙。
● 靶器官雄激素受體不足或受體基因突變。

解剖因素

● 睾丸引帶缺如或收縮不良。
● 鞘狀突未閉。
● 腹股溝部發育異常,內環過小,或陰囊入口有機械性梗阻。
● 精索血管或輸精管過短。

其他

● 睾丸本身發育缺陷

癥狀


● 一側或雙側陰囊空虛無睾丸。
● 腹股溝處可見膨隆,膨出處常為睾丸所在處。

檢查


● 確診隱睾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腹腔鏡檢查。

體格檢查

● 一側或雙側陰囊空虛,於腹股溝處可觸及或不能觸及睾丸。

影像學檢查

● 超聲檢查,是診斷隱睾的首選檢查方法,對腹股溝部位隱睾的診斷準確性極高。
● 磁共振檢查,對不可觸及型隱睾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腹腔鏡檢查

● 用於不可觸及型隱睾的檢查。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腹腔鏡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臨床表現

● 一側或雙側陰囊空虛。
● 於腹股溝處可觸及或不能觸及睾丸。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 是診斷隱睾的首選檢查方法。
● 對腹股溝部位隱睾的診斷準確性極高。

磁共振檢查


● 可直觀、精確的顯示隱睾的結構及所在的位置。
● 判斷隱睾發育情況及併發症。
● 對不可觸及型隱睾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腹腔鏡檢查

● 用於不可觸及型隱睾的檢查。
● 可確定睾丸在腹腔內位置,或者診斷睾丸缺如。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睾丸缺如,睾丸異位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生后發現陰囊空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腹腔鏡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隱睾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激素治療。

手術治療

● 宜在2歲以前完成手術。手術方式:包括睾丸下降固定術和睾丸切除術。
● 睾丸下下降術適用於1歲后睾丸未降入陰囊者,或激素治療失敗者。可以行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手術。
● 睾丸切除術適用於隱睾萎縮,隱睾扭轉壞死者或有隱睾惡變可能者。

藥物治療

● 主要是激素治療,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危害


● 引起心理障礙。
● 睾丸易發生扭轉與損傷。
● 引起不育:隱睾小兒2年後生殖細胞受到嚴重的不可逆抑制。
● 可惡變:未降睾丸的惡變機會較已降睾丸大20~46倍。腹內睾丸的惡變機會比腹股溝管內者多4倍。

預后


● 隱睾經及時規範的治療,部分可治癒。

預防


● 胚胎期,母體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及射線。
● 男嬰出生后常規檢查雙側陰囊,及時發現並治療隱睾,避免併發不育及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