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

大功

大功,漢語詞語,拼音是dà gōng,意思是大功業,大功勞;獎勵用語;喪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出自《書·大誥》,用作名詞。

引證解釋


1.大功業,大功勞。
《書·大誥》:“敷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唐·杜甫《高都護驄馬行(高仙芝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自古以來,未有不信其言而能有大功者,亦未有不費少財而能收大利者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主公可於樊口屯兵,憑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
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先大人切切為之傾注,以為國家養兵三百年,而大功成於儒者。”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舉行的“雙十二”紀念會上的講演》:“我們要求立即釋放張楊兩將軍,他們是有大功於抗戰事業的。”
2.獎勵用語。
如:記大功一次。
3.喪服五服之一。
服期九個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較齊衰稍細,較小功為粗,故稱大功。舊時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眾孫、眾子婦、侄婦等之喪,都服大功。已婚女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喪,也服大功。
大功
大功
參閱《儀禮·喪服》、《清通典·禮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