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妃水冢

錦溪古鎮八大景之一

陳妃水冢靜卧在鎮南五保湖中,四周長滿蘆草。令人驚奇的是不管水位多高,陳妃水冢總是露在湖面上,搖曳著綠色的蹤影。錦溪古鎮八大景之一。

建築特色


“誰見金鳧水底墳,空懷香玉閉佳人。君王情愛隨流水,贏得寒溪尚姓陳。”這是文徵明的《陳妃水冢》詩。詩中所指的“君王”指宋孝宗(一說宋高宗),“佳人”指其妃子陳妃。“陳”指古鎮錦溪(原名“陳墓”)。文徵明的詩,不但表達了自己憑弔古人之內心感受,還巧妙地點明了古鎮得名的緣由。站在錦溪“蓮池禪院”內,一眼就可見到五保湖中有一個立於水中的“獨圩墩”,那就是“陳妃水冢”。

建設背景


陳妃何許人也

陳妃是何許人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清雍正《陳墓鎮志》說陳妃是宋高宗趙構之妃,而清乾隆《陳墓鎮志》則認為陳妃是宋孝宗趙?之妃。
據“雍正志”記載,陳妃死後,棺木並未直接下葬,而是在20年之後才下葬的。而“乾隆志”對這一說法並未認同。但一般都認為陳妃是孝宗之妃,因為說趙構來過錦溪,似乎缺少歷史依據。對於陳妃的死因,也有不同的版本。
古鎮志上的說法為,陳妃是因路途勞累“病歿”錦溪的。民間則流傳著許多說法。有的說陳妃是隨孝宗(當時還是太子)來鎮抗金,在一次戰鬥中中箭身亡的;有的說陳妃是隨孝宗南渡時,在途中被金兵俘虜后押至錦溪,她為保名節投五保湖自盡的;有的說,陳妃是在錦溪吃了螃蟹,受寒而亡的。在種種說法中,錦溪人最後選擇了第一種說法,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在感情上容易接受。但有一點大家是具有共識的:“蓮池禪院”是因陳妃而建造的。具體地說,就是陳妃死後,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建了禪院,設寺僧誦經,為之超度。相傳現在禪院內能看到的一棵龍柏和一棵古松,均是孝宗親手種下的。人們在興建禪院的同時,還在其東側修築了蓮池,種上了白蓮,以寄託對陳妃的哀思。
對於“水冢”還有一個神秘的說法:無論是水漲水落,那個“獨圩墩”始終高出水面一定的距離,從沒被大水淹沒過。於是民間就有了許多傳說,有的說水冢的底部蹲著一隻神龜,有的說湖底有一個通著海的大洞……當然這些說法的科學性是令人置疑的,但也在某種程度上“稱”出了“陳妃水冢”在古鎮人心中的分量。
“陳妃水冢”和“蓮池禪院”使古鎮籠上了一層帝王文化的色彩,使古鎮更加鮮亮了起來。除了文徵明外,明代的高啟和沈周等人也在遊覽之餘揮筆抒懷,在錦溪寫下了千古詩文。高啟的“遙聞帝子葬陳妃,未許青山覓翠微。江底有龍成穴地,水中無輦到泉扉。”沈周的“君恩付流水,無復吊仙妃,有客撈明月,香魂應借辭”都是對“陳妃水冢”的千古絕唱!“陳妃水冢”讓人看透了世態炎涼,又不斷豐富著人們的想象。

藝術形象

陳妃水冢
陳妃水冢
2016年陳萍萍的原創小說《假面之王》中陳妃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