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尼大三弦

撒尼大三弦

撒尼大三弦舞是石林地區普及最廣,備受撒尼人青睞的集體舞蹈,不論男女老小都會跳。基本動作是跳三跳踢一腳,因而又稱“三步樂”。大三弦節奏歡快,舞姿豪放,氣氛熱烈,是青年男女認識異性,表達愛慕,擇偶交友的好機會,因而年輕人對它情有獨鍾。小三弦節奏悠緩輕柔,風格恢諧,適合老年人跳,所以又稱“老人舞”。

簡介


撒尼大三弦
撒尼大三弦
彝族是我國西南地區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共五百多萬人。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區)。其中有三百多萬在雲南。除滇西楚雄自治州、滇南哈尼族自治州和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外,雲南全省都有彝族分佈,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狀況。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形成了二十多個不同的支系,四十多個自稱四十多個他稱。
彝族舞蹈 彝族舞蹈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每個支系都有不同的舞蹈,甚至同一支系,因居住地不同,舞蹈也就不一樣。
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大三弦"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每逢"火把節",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圍著篝火彈起"大三弦"載歌載舞,縱情高歌。火把猶如繁星降地,又似火龍飛舞,令人眼花繚亂。整個節日人山人海,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解放後由於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使不少人都知道夏季的“火把節”是彝族的民族傳統節日,甚至知道在節日的夜晚彝人要圍篝火跳《大三弦舞》。但彝族為什麼在“火把節”上要跳《大三弦舞》大概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對此要想得到了解,就必須先知道“火把節”的來歷和與它相關的彝族曆法。
彝族的新年和“火把節”關係密切,因“十月太陽曆”是根據日月星辰的方位變換而測定推算的。北斗星星柄每轉動一周為一年,星柄上指時,恰逢夏季的“大暑”節氣。再轉半周,則時值冬季的“大寒”節氣,彝族人民便把這兩個節氣統稱為“星回節”。同時把冬季的“星回節”定為彝族的新年;而夏季的“星回節”則為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火把節”。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以最大的熱忱和最隆重的慶典迎接每個新年的來臨。“過年”,已成為全人類共同歡樂的節日。但在彝族,“過年”時沒有什麼慶典活動,人們全部的熱忱都放於製作美食上,使冬季星回節被俗稱為“吃節”。而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大暑”節氣時的“星回節”,才是各地彝族進行隆重慶祝、熱鬧無比,俗稱“玩節”的傳統“火把節”。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彝族地區的人們,把“過年日”中的6天,特別留出3天來放在夏季“火把節”時使用,以便使人們在“火把節”時更為盡情、盡興和難忘。儘管各地區的彝族同胞歡度“火把節”節日的形式不同,但目前由男子每人彈撥用綵綢挎於肩上的大三弦樂器,一起歡跳《大三弦舞》,已成為彝族共同的娛樂形式之一。
彝族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彝族的服飾以紅色為主,紅色象徵火焰,黑色象徵土地。每當節日或遠方客人來臨,彝家人將穿上火一樣的盛裝,跳起“火”一樣的舞蹈,來迎接遠方客人的到來。農曆6月25,為彝族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撒尼舞


勤勞智慧的雲南石林彝族撒尼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撒尼舞蹈便是其中一朵絢麗耀眼的藝術奇葩。
“撒尼不跳舞,白來世上走。”自古以來,撒尼人民都以熱情豪放,能歌善舞而著稱。在彝鄉地區,無論是高山密林深處,還是田裡地頭,你都能處處聽到他們的悠悠牧笛和嘹亮歌聲。在農閑時節,逢年過節或每當夜幕降臨,皎月當空時,撒尼青年男女便紛紛相約走出家門,在寨子中央的空地上燃起熊熊篝火,跳起歡快的舞蹈。於是,歌聲陣陣,琴聲裊裊,笛聲悠悠,那種獨特濃郁的藝術氛圍,定能讓你心神俱醉而留連忘返。
撒尼舞蹈內容 有反映勞動生活的,有反映狩獵戰爭的,有反映民間祭祀的,有摹仿獸類的等等。從年齡上分,有老年舞,青年舞和兒童舞。而民族風味最濃、最具地方特色、最受撒尼老幼喜愛的要數以下幾種。
種類
釵舞:一般為雙人對舞。舞者時而對陣格鬥,奮力廝殺,時而鋼釵插地,徒手歡舞,時而退守自衛,時而進攻連連。它色彩強烈,情調歡快,隨著樂聲節奏多變,鼓點忽輕忽重,忽高忽沉,忽急忽緩,在悠悠的鼓鈸聲交織下呈現出一派遠古先民的戰爭狩獵風情。
獅舞:它是撒尼人摹仿獸類動作的民間祭祀舞蹈,由兩個演員鑽進獅形道具內演跳,有時有裝扮的猛虎伴跳。獅舞在鑼、鼓、鈸等的伴奏下活潑動人,虎虎生威,舞步自由舒展而有力度。一般獅子前面有戴滑稽的猴子、豬倌胖老奶奶等面具的人伴舞,以烘托獅子的威武勇猛。
霸王鞭:舞具由一根長約一米的木棍上兩頭鑿洞,穿上若干銅錢硬幣製成。舞時以鑼
鼓作伴奏,舞者一手執鞭,一手摩擦銅錢或硬幣,踏著輕快的舞步,用霸王鞭有節奏地擊肩、膝、腳等部位。舞姿可快可慢,快如猛虎出山,蛟龍出海,慢如仙鶴梳羽,優雅輕柔。
大鼓舞:一般由6至8人雙數共舞。手執大鼓,用力叩擊,緩緩舞動,舞步沉重而踏實,樸實而有力。大鼓舞情調歡快,色彩濃烈,氣度非凡,充滿陽剛之氣。
撒尼舞蹈反映了撒尼人豐富多姿的精神生活,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