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黃氏
江夏黃氏
江夏黃氏,是華夏古國之一的黃國國君延續繁衍的後人。后因黃國滅亡,後人遷至江夏而發展成為漢代的江夏黃氏。華夏古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
夏朝至春秋末年
江夏黃氏:
源自上
華夏古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嬴姓伯益長子大廉,建於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從夏朝2148公元前到春秋戰國公元前648年古黃國共存續了一千五百年整,其黃國國君延續繁衍約50代子民。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后,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今日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就是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還有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亡國后,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家園,頑強生活。
戰國時期,黃國貴族後代黃歇事楚頃襄王,於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縣,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鎮。後來,黃歇改封於吳(今江蘇省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定居於江蘇。上海曾是黃歇的封地,黃浦江的得名也是為了紀念黃歇。據《客家姓氏淵源》所載,黃歇曾因避難而遷居於距江夏縣城30里的黃鶴鄉仁義村,其子孫散之四方。從戰國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漢一帶)成為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太尉黃瓊都世居江夏,中華黃氏第一狀元黃鳳麟,也出在江夏郡黃州,於是天下黃姓共崇“江夏”為郡號,故稱中華江夏黃氏(姓)。
據專家論證和北宋出版的《百家姓》記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是中國大姓“黃”姓的始祖。江夏,是海內外黃姓華人公認的總郡望和發祥地,故有“天下黃姓出江夏,萬派朝宗江夏黃”之說。數千年來,黃氏子孫以“忠、孝、義、和”為理念,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為宗族的興旺、國家富強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黃姓子孫人數在大陸排在第七位,有兩千七百多萬人,在台灣排在第四位,海外黃姓華人在華人中所佔比例亦很大。黃姓是名符其實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