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虎

博士生導師

2002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德國做訪問學者,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為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博士后。獲2005年度第二批中科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入選資格。2005年9月到上海天文台工作,2007年通過“百人計劃”擇優支持評審,2010年接受終期考核,

目錄

正文


他在宇宙大尺度結構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在國際學術界有較高影響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條件光度函數模型,給出了星系形成理論的有力限制。基於條件光度函數模型,構造了理想的紅移巡天樣本,這種方法被全盤採用來構造DEEP2的模擬巡天樣本。建立了基於暗暈的找團方法,構造了2dFGRS和SDSS星系團樣本;第一次從觀測上直接測量了條件光度函數以及星系在暗暈中分佈的多種特性;這些結果已被國際天文學者用於建立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模型。5年內發表SCI論文21篇,論文被獨立引用388次。並應邀擔任國際天文學雜誌ApJ(美國)和MNRAS(英國)的審稿人。2006年8月任我台中科院—馬普夥伴小組組長。獲2006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榮譽。
現任創新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與演化,星系形成和演化。
截止到2012年10月,文章總引用將近3000次,其中第一作者文章引用達1100多次,單篇最高引用達2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