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畫,拼音huà,部首:一、凵。釋義是劃分地界;又指規劃、謀划。廣而言之,用手、腳或器具某種動作也稱“畫”。

基本釋義


● 畫 huà ㄏㄨㄚˋ
● ● 繪圖:繪~。~圖。~像。~地為牢。~脂鏤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繪畫雕刻,一融化就都沒有了,喻勞而無功)。 
● ● 圖像:~面。~片。~壇。~板。~卷(juàn )(a.成捲軸形的畫;b.喻壯麗的景色或動人的場面)。~外音。圖~。詩中有~。 
● ● 寫,籤押,署名:~到。~卯。~押。~供。 
● ● 用手、腳或器具做出某種動作:比~。指手~腳。“曲終收撥當心~”。 
● ● 字的一筆稱一畫:筆~。 
● ● 同“划1”。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動詞用筆或筆形的東西描繪圖形。draw;paint
《儀禮·鄉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茅盾《瘋子》:“除了畫關帝、畫曹操、畫奎星,這位阿三又能塑菩薩。”
繪畫;照貓畫虎;畫蛇添足
用筆等做出線條、符號或作為標記的文字。sign;write
《陳書·皇後傳·世祖沈皇后》:“(高宗)自入見后及帝,極陳師知之短,仍自草敕請畫,以師知付廷尉治罪。”
朱履貞《書學捷要》卷下:“古人居則畫地,廣數步。”
茅盾《創造》:“他豎起大拇指霍地在空中畫了個半圓形,鄭重的說。”
畫押;畫句號;畫地為牢
用語言來描寫或用其他藝術手段來表現。描畫,刻畫
劃分。divide
《尚書·畢命》:“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
比劃。gesticulate指手畫腳;指天畫地
〈文言〉彈琵琶的一種手法,指手在琴弦上橫掃過去。白居易《琵琶行》:“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文言〉截止;停止。
《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揚雄《法言·學行》:“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不至於山,是故惡夫畫也。”
〈文言〉謀划;籌劃。plan;plot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大尹)使召六子曰:‘聞下有師,君請六子畫。’”
鄒陽《上書吳王》:“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名詞畫成的藝術品。
drawing;
painting;
picture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每日問卜賣畫,倒也擠個不開。”
曹禺《雷雨》第一幕:“右邊壁爐上有一隻鍾,牆上掛一幅油畫。”
畫卷;年畫;國畫;山水畫
用圖畫裝飾的。《淮南子·主術訓》:“於是堯乃身服節儉之行……大路不畫,越席不緣。”畫屏;畫廊;雕樑畫棟
書法橫筆叫畫;漢字一筆叫一畫。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
朱履貞《書學捷要》卷下:“橫畫起輕而收重,豎畫起重而收輕。”
筆畫
〈文言〉皺痕;紋縷。《靈樞經·陰陽二十五人》:“血、氣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
〈文言〉指計策;計謀。plot;plan史記·淮陰侯列傳》:“臣事項王……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文言〉指簽署判行的文書。《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九年》:“金主詔郡縣,不得從元帥府擅更籤軍,俟見御畫乃聽。”
(Huà)姓氏用字。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下】【畫部】胡麥切(huà)
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凡畫之屬皆從畫。
?,古文畫省。
?,亦古文畫。
說文解字注
介也。
註:介,各本作畍,此不識字義者所改,今正。八部曰: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
從聿。
註:二字今補。
象田四介。
註:田之外橫者二,直者二。今篆體省一橫,非也。
聿,所㠯畫之。
註:說從聿之意。引伸為繪畫之字。胡麥切。十六部。
?,古文畫。
註:古文從聿田。此依鍇本。
?,亦古文畫。
註:依鍇本。按刀部有划字。
廣韻
胡卦切,去卦匣 ‖畫聲賜部(huà)
畫,《釋名》曰:“畫,掛也,以五色掛物象也。”俗作?。胡卦切。又胡麥切。九。
校釋俗作?,原作“俗作畫”,據《廣韻》各本及《玉篇》改
胡麥切,入麥匣 ‖畫聲錫部(huò)
畫,計策也。分也。又胡卦切。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部】畫·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胡麥切,橫入聲。卦畫也。
又分畫也。界限也。《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註:畫分也。《禮·檀弓》:哀公使人吊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吊焉。註:畫地為宮象。
又計策也。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史記·荊燕世家》: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干營陵侯澤。註:服曰:以計畫干之也。
又截止也。《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註:言為道所規畫。《釋名》: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註:正義曰:括地誌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
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為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胡卦切,音話。《爾雅·釋言》:畫形也。註:畫者為形像。《釋名》:畫,掛也。以五色掛物象也。俗作。《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畫衣綉裳。《儀禮·鄉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葉胡對切,音惠。秦《琅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易音異。

編號信息


筆順編號:12512152
繁體:(在右下)
鄭碼:AKZI,
U:753B,
GBK:BBAD
五筆:GL/GLB/GLBJ

字形書寫


簡體字
簡體字
繁體字
繁體字
漢字首尾分解:一凵
漢字部件分解:一田凵
筆順編號:12512152
筆順讀寫:橫豎折橫豎橫折豎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畫筆、貼畫、畫像、畫家、畫圖、自畫、字畫、畫本、書畫、圖畫

相關成語

畫餅充饑、畫策設謀、畫荻和丸

文字溯源


“畫”初為會意字。商代甲骨文上部像一隻手拿著筆的樣子(“聿”),下部是一些交叉的圖形,兩相會意,表示手持筆以規畫。又(本義指手)既可在筆左也可筆右,有時也把“又”省去;筆下可有筆毫,亦可無。至西周時,會意結構仍處於優勢,不過交叉的線條已為田地形的“周”所取代,這描繪的是親手丈量土地尺寸時的情景。因為在上古時代,家族、部落、邦國之間常常因為土地面發生爭端,為了減少衝突,人們便通過在土地上劃下印記分割土地的方式來劃分領地。周或省,或訛。此時形聲結構露其端倪,上部“聿”與交叉筆畫構成“畫”字,下部是代表土地的“田”或“周”,意為劃分土地,其中“畫”也作聲符。《說文解字》整理作“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所謂“田”字周圍的“四界”,其實是“畫”字下交叉筆畫的訛變,田下的一橫是飾筆。隸書和楷書基本沿襲小篆,只是“田”左右兩飾筆逐漸消失。
隨著“畫”的含義確定了以後,人們漸漸把這個字的字義擴大,把它的適用範圍滲透進所有使用筆狀物生成的描繪的事物裡面。例如“圖畫、繪圖”這種直接表示圖形圖案的詞;還有“筆畫”這種和文字書寫有關的名詞也出現了。後來,用刀子之類的工具在物體上刻劃也叫做“畫”,字形分化后寫做“划(繁體)”。簡體字“畫”最早見於元戴侗《六書故》,今以之為繁體“畫”的簡化字。

韻書集成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韻系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去聲十五卦合口呼全濁胡卦切ɣuæi
入聲二十一麥合口呼全濁胡麥切ɣuæk
集韻去聲十五卦合口呼全濁胡卦切ɣuæi
入聲二十一麥合口呼全濁胡麥切ɣuɐk
韻略去聲胡卦切
入聲胡麥切
增韻去聲胡界切
入聲胡麥切
中原音韻入聲作上聲皆來合口呼全清xuai
去聲家麻合口呼全清xua
中州音韻入聲作平聲皆來胡乖切
去聲家麻胡卦切
洪武正韻去聲十五禡全濁胡掛切ɣua
入聲七陌全清霍虢切xuək
入聲七陌全濁胡麥切ɣuək
分韻撮要陽去第二十六家賈嫁
陽入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方言集匯


◎ 贛語:frwa5 frwak4
◎ 粵語:waa2 waak6
◎ 潮州話:鍋7 鍋8 ,uê7(uē) uêh8(uêh)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畫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一(橫)②丨(豎)③㇕(橫折)④一(橫)⑤丨(豎)⑥一(橫)⑦㇗(豎折)⑧丨(豎)
畫
【規範】“凵”2畫,㇗(豎折)一筆寫成。
【寫法】❶“凵”從左、下、右包圍“一”“田”。❷“一”,居上居中;“田”居田字格中心部位,框內橫、豎交點在田字格中心。❸“凵”在下半格,上寬下窄,頂部近橫中線。

書法欣賞

畫
隸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