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李徽的結果 展開

李徽

唐朝新安郡王

李徽(公元643—683),唐太宗之孫,魏王(後為濮王)李泰次子,字玄祺,陝西狄道人。貞觀二十一年,封順陽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永徽四年,改封新安郡王,食邑三千戶;大唐永淳二年九月廿三日寢疾薨於均州鄖鄉縣(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享年四十歲。

人物關係


相關史料


《舊唐書列傳第二十六》
二子欣、徽。欣封嗣濮王,徽封新安郡王。

墓地資料


均州鄖鄉縣(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墓為磚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組成。出土文物共82件,以陶瓷為主,次為銅器、鐵器、少部分金、銀、骨、蚌器。珍貴文物有三彩龍首杯、三彩瓶、三彩盂、三彩角杯、瓷硯、石熏、銀勺、鐵斧、陶甑以及墓誌銘和璧畫。
李徽墓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四壁及墓室頂部都繪有壁畫。壁畫均系在白灰底上直接繪製而成。
保存較完好的為墓室東壁,畫面以壁中部的斗拱為中心分為對稱的兩部分,原繪四個人物,每部分二人。靠近墓門的兩人為一侍男和一女侍。男侍戴襆頭,穿紅色圓領長袍,腰系帶,雙手拱於胸前,端正肅立。女侍上穿紅衣,下著綠花黃裙,腰系帶,頭梳螺形髻,黑眉朱唇,在面頰近眼處有一紅點,左手執扇,右手下垂。另兩人中一人畫面已經脫落,一人為女侍,髮髻垂於兩鬢,上穿紅衣,下著綠花黃裙,腰系帶,雙手捧物。三人皆面向墓門。東壁斗拱上繪纏枝花草,紅蔓賞上間以綠葉點綴,色彩絢麗。
北壁的壁畫亦以斗栱為中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繪一男侍手執韁繩,立一高頭大馬旁。人、馬均著紅彩,周廓及眉眼等處以黑彩勾勒,人、馬比例懸殊,特別突出了馬的高大剽悍。斗栱西部畫面四周畫一紅框,又以兩條紅色豎線將畫面分為三部分。形似屏風。三部分壁畫內容相同,均為大筆寫意的花卉圖案,白底紅彩,間或有些綠彩相襯。斗栱上繪有圓葉狀花紋。
西壁的北部壁畫與北壁的西部相同,也在一紅框內以兩條粗紅豎線將畫面分成三部分,均繪花卉。斗栱的南部亦繪花卉,與北部不同的是,沒有畫出屏風格式。斗栱上繪桃形花紋,一一相連,上下排列。
南壁因大部倒塌,壁畫幾乎蕩然無存。僅甬道門兩側還可見一些殘存的紅彩痕迹,並隱約可見一人物穿的下半截紅袍。估計原畫應為兩男侍於門的兩側相向而立。
墓室頂部原繪有星象圖,但已剝落,現僅可看到散佈於墓頂各部位的數十顆紅點星宿,直徑2—4厘米。墓頂東部還依稀可辨一直徑約40厘米的大紅斑,左右分置四足,形態近似蟾蜍。棺床的東南兩邊各有一道紅彩廓邊。甬道券門上同樣有紅彩,由於剝落嚴重,只能看出花蔓枝條纏繞於券門周圍。

墓誌記載


一合。青灰石質。有蓋,蓋為一長方形石板,未經修磨,形制較粗糙,長80、寬66、厚10厘米。志石長80、寬64、最厚35厘米。志文楷書,29行,滿行37字,共1004字。據志文記載,墓主人李徽,字玄祺,陝西狄道人,系唐太宗之孫,濮王李泰次子。“貞觀卄一年封順陽縣開國府”,“永徽四年改封新安郡王”;“永淳二年九月寢疾薨於均州隕鄉縣”,享年四十歲,“以嗣聖元年三月十四日遷窆於馬檀山”。墓誌全文抄錄如下:
大唐故新安郡王墓誌銘並序
王諱徽子玄祺隴西狄道人也自狄龍呈紫氣之祥如馬感白雲之慶弘大業於天下敷玄化於寰中寶葉於是克昌靈源所以增濬故得翦八宏而建寓廓六合而開家茂實煥乎蘭圖嘉聲芬乎(芸)閣高祖神堯皇帝辟乾門而創業橫地軸以開基祖太宗文武皇帝掘金鏡以燭六幽齊玉衡而朝萬國父泰濮恭王聳瓊干金翹之英出瑤台玉筐之貴稟星昂之純粹鍾川岳之精靈韞慶於夢蘭之辰標奇於懷桔之歲風神英爽韻宇淹華瓊波萬頃玉山千丈詞林振穎翔(皇)鳳而迥五雲筆海安流含紫貝而澄七耀開石室於心鏡峙蓬嶺於情峰貞觀二年封越王十六州諸軍事免菀初開即引曳裾之客猿岩肇構便有背淮之濱尋領左武侯大將軍秀木忌於枝高嘉樹搖於眾手既被千人之指竟從三至之言十七年有詔遂令之國俄復榮寵改封濮王但隕鄉之居實為形(勝)山水縈迴林塘爽塏王宿尚貞遁於焉止足每登峰陟峻得謝客之歡娛漱石枕流符子荊之放逸優哉游哉於焉卒歲惟王濯秀天(津)控五潢而疏派抽英白谷分十枝而振景體中和而毓性資上善而擒靈少挺神姿幼標令望雪峰銜月未足比其高明珠浦澄霞豈可方斯郎潤爰(以)鳩車之歲即隆分器之榮以貞觀卄一年封順陽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承掌中之愛接膝下之歡遨遊道德之場蕭散禮義之囿三墨八儒之異說五車百氏之殊源莫不探(?)索隱含滋搴秀煙霏黝浪躍虯翰以飛英露灑玄波矯(鷹)姿而峙潤思風才舉談叢警方籟之音麗藻方被詞鋒映九光之彩亦猶丹山威鳳自呈五色之文青田仙鶴還振九皋之響永徽四年改封新安郡王食邑(三)千戶門羅雄戟室富歌鐘恬淡自居清真寡慾俄丁恭王憂號天靡訴叩地何申創巨痛於人倫泣血纏身於雅俗以大唐永淳二年九月卄三日寢疾薨於均州隕鄉縣之弟春秋卌惟王含章內朗博識外通以璿跗琬葉之尊處蘭坂梧宮之貴恭慎之道稟自生知孝悌之行彰乎弱歲雖歡激楚之樂終結思秦之悲魂爽何依獨侶南枝之羽神儀永謝空餘西靡之松悲夫即以嗣聖元年三月十四日遷窆於馬檀山禮也佳城一掩隴樹空春綺觀寂廖綠苔生閣嗚呼哀哉望山野之蒼茫聽霜林之蕭瑟鳥含思而連飛雲帶愁而迥出即杳杳之玄夜去昭昭之白日嗟一化而無追痛千秋而永畢敬勒銘於泉戶庶披文而相質嗚呼哀哉乃為銘曰瓊技折干銀漠分津連華丹極承慶紫宸鏗鏘詞令偉曄風神敦詩悅禮友孝基仁一如松斯勁如玉斯溫春歸東閣月上西原山泉狎靜林塘棄喧銀鉤露灑紫穎星奔其二友悌純深溫恭宿劭花萼珠五相照噰緝睦怡怡歡笑未遇鳳珍俄延鶴弔其三蒼茫寒野(蕭)索荒塋依遲盡柳委郁飛旌山空鳥思野暗雲平─淪幽壤萬古松聲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