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力異常性難產

產力異常性難產

產力異常指子宮收縮力異常,常致難產。單胎中難產發生率大約佔18%左右,其中12%左右為頭位難產。子宮收縮力異常可以是原發性的,也可以是由於產道或胎兒因素異常使胎兒通過產道困難(形成梗阻性難產)而導致的繼發性宮縮乏力。一般產力異常包括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即子宮收縮力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但收縮力弱。還有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宮縮,即失去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尤其是極性,甚至收縮波逆轉,不能產生向下的合力,儘管宮內壓隨宮縮而升高,但胎先露部不下降,宮口亦不能擴張,屬無效宮縮。產力異常性難產應詳細檢查有無分娩梗阻,有梗阻者應作相應的處理,無梗阻者應多加安慰鼓勵,注意其營養及休息,必要時給鎮靜劑,並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產力異常性難產可造成產婦疼痛、批發、焦慮,有產婦感染和胎兒受傷的風險。

就診科室


● 婦產科

病因


● 頭盆不稱或胎位異常:胎兒先露部下降受阻,是導致繼發性子宮收縮乏力的最主要原因。
● 精神源性因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對分娩的恐懼,對胎兒安危等過分擔憂。
● 子宮源性:子宮畸形或子宮肌瘤,羊水過多,雙胎妊娠,巨大胎兒等會影響子宮收縮。
● 藥物影響:臨產後應用大量鎮靜劑,抑制了宮縮。
● 內分泌失調:妊娠末期雌激素或催產素不足或孕激素過多均可影響宮縮。
● 其它:臨產後,產婦過度疲勞,進食少,或第一產程後期過早使用腹壓、或膀胱充盈影響胎先露下降等,均可造成宮縮乏力。

癥狀


● 產力異常主要是指子宮收縮乏力,包括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
● 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力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但收縮力弱。
● 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宮縮失去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尤其是極性,甚至收縮波逆轉,不能產生向下的合力,儘管宮內壓隨宮縮而升高,但胎先露部不下降,宮口亦不能擴張,屬無效宮縮。

檢查


● 根據助產士或醫生檢查宮口開大情況,以及胎頭下降情況繪製產程圖作為診斷的方法。

診斷


● 產力異常導致產程曲線異常可有7種類型。 
● 潛伏期延長:從臨產有規律的痛性宮縮開始至宮口開張3cm稱為潛伏期。初產婦潛伏期正常約需8h,最大時限16h時潛伏期超過16h者稱潛伏期延長。
● 活躍期延長:從宮口開張3cm開始至宮頸口開全稱為活躍期初產婦活躍期正常約需4h,最大時限8h,超過8h者稱活躍期延長。
● 活躍期停滯:進入活躍期後宮頸口不再擴張達2h以上,稱活躍期停滯。
● 第二產程延長:第二產程初產婦超過2h經產婦超過1h尚未分娩,稱為第二產程延長。
● 第二產程停滯:第二產程達1h,胎頭下降無進展。
● 胎頭下降延緩:活躍晚期至宮口擴張9~10cm,胎頭下降速度每小時少於1cm。
● 胎頭下降停滯:活躍晚期胎頭停留在原處不下降達1h以上。
● 以上7種產程進展異常,可以單獨存在也可合併存在。總產程超過24h稱為滯產,應當避免發生滯產。

鑒別診斷


● 假臨產:假臨產的特點為孕婦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微腰酸或下墜腹痛,子宮收縮不規則,持續時間短於30s,間歇時間長且不規律,子宮收縮強度無逐漸加強趨勢。常在夜間出現子宮收縮,清晨逐漸減弱或消失,肌內注射哌替啶等強鎮靜劑后,不規則子宮收縮消失。
● 胎盤早剝:有持續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宮縮緊,應與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鑒別。但本病多有外傷及高血壓史,子宮呈持續性收縮,如板狀硬,有壓痛,出現胎兒窘迫徵象。

治療


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

● 應詳細檢查有無分娩梗阻,有梗阻者應作相應的處理,無梗阻者應多加安慰鼓勵,注意其營養及休息,必要時給鎮靜劑,並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產程超過24小時或破膜已12小時者,應給抗生素預防感染。經上述處理,產婦在獲得數小時的休息后,宮縮一般可好轉,順利結束分娩。如無效,可試以下方法刺激並加強宮縮:
● 灌腸或導尿:熱肥皂水灌腸,可促進宮縮。排尿有困難者可導尿。
● 針刺:針刺三陰交、合谷。
● 人工破膜:胎頭已銜接,宮口開大且無頭盆不稱者,可人工刺破胎膜,破膜時間應選在二次宮縮之間。
● 催產素靜滴,可引起強烈宮縮,切忌一次大量使用,以免引起強直性宮縮,致胎兒窒息死亡,可造成子宮破裂。使用前必須除外頭盆不稱及胎位不正。胎頭高浮者忌用。
● 經上述處理后,宮縮多能轉強,宮口漸開,胎兒順利娩出。如無效,應考慮手術助產。無論從陰道分娩或剖宮取胎,均應注意預防產後宮縮乏力性出血。

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

● 重點調節子宮收縮使之恢復正常的節律性及極性。可給予鎮靜劑使產婦充分休息后多能恢復為協調性子宮收縮。但對伴有胎兒窘迫和頭盆不稱者,應儘早行剖宮產術。

危害


● 對產程的影響: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的共同特徵是產程進展緩慢或停滯,如導致第一、第二及第三產程延長、停滯,甚至發生滯產。
● 對產婦的影響:產程延長直接影響產婦的休息及進食,加上體力消耗和過度換氣,可致產婦精神疲憊、全身乏力,嚴重者引起產婦脫水、酸中毒或低鉀血症的發生。第二產程延長可因產道受壓過久而致產後排尿困難、尿瀦留,亦可導致產後出血,產褥感染。
● 對胎兒影響:胎兒在宮內缺氧容易發生胎兒窘迫,胎頭和臍帶受壓機會增加,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發病率增加。

預后


● 經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


● 應對孕婦進行產前教育,解除孕婦思想顧慮和消除恐懼心理,使孕婦了解妊娠和分娩是生理過程,預防神經緊張所致的宮縮乏力,分娩時鼓勵多進食,必要時從靜脈補充營養,避免過多的使用鎮靜藥物,注意檢查有無頭盆不稱等,均是預防子宮收縮乏力等有效措施。
● 為了預防出現局限性狹窄環,應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出現后,停止一切刺激,如禁止陰道內操作,停用縮宮素等,若無胎兒窘迫徵象,可給予哌替啶或嗎啡,當子宮收縮恢復正常時,可行陰道助產或等待自然分娩,若經上述處理,子宮痙攣性狹窄環不能緩解,宮口未全開,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兒窘迫徵象,均應立即行剖宮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