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又稱“點彩派”或“分色主義”,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的一個分支,試圖用光學科學試驗原理來指導藝術實踐。這一派的畫家根據視覺混合原理,將印象主義的用色方法推向了極致,即作畫用色全以細小的色點排列,不再調和顏色,觀賞者只有從一定距離外觀看時,通過人的視網膜將那些顏色調和起來,才能產生可見的色塊和輪廓。用這種畫法創作的作品被稱為新印象主義。這一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畫家修拉( 1859-1891)和西涅克(1863-1935)。
直接給新印象主義以啟示的藝術評論家和藝術家布朗所著<<繪畫藝術的法則>>, 謝佛勒所著<<色彩的並存對比法則>>中有關色彩混合的理論,自然科學試驗的成果表明, 在光的照耀下, 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必須把不同的, 純色彩的點和塊不經調混地並列在一起. 用這種方法, 顏色的彩度的亮度可以獲得最鮮明的效果, 而中間色則是在觀賞者眼中的視覺調繪中形成的 . 因為新印象主義根據這一色彩分割的理論作畫, 所以也被稱作"分割主義"(Divisionism), 也因為他們在具體敷色時用點彩的方法, 所以有被稱作"點彩派"(Pointillism). "新印象主義"一詞是由這派的理論家費利克斯。費內翁於1884年在布魯塞爾的美術雜誌<<現代繪畫>>上首先使用的, 它恰當說明了在追求繪畫中光和色的表現上, 新印象主義是進一步發展了. 新印象主義不僅是印象主義在技法上的發展, 在某種意義上它還是對印象主義的經驗寫實的某種反撥, 在藝術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
正當印象主義繪畫方興未艾之際,在這個團體中就逐漸滋生出一個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義。它的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們崇拜理論,把理論看得高於感覺。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謝弗勒爾的色彩學說,嘗試用原色色點配置,使畫面產生視覺混合的色彩效果,運用這種準確分佈的各種色點來客觀理性地、冷靜地組成畫面藝術形象。
因他們用這種科學的、嚴格化的色彩和筆觸,代替了印象主義畫家的那種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動瀟灑的筆觸,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科學的印象主義”,以區別於莫奈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的名稱是由費里富奈翁關於《1886年的印象派》書中所言“深信印象主義已被修拉的新風格所代替了”,於是人就稱以修拉為代表的這一主義為“新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的倡導者是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修拉潛心研究關於色彩學的著作,試圖把感覺加以綜合上升到理性分析,變成科學的表現形式。他的畫尺寸很大,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有重要地位,因為這些精心設計的作品表現出對幾何學和形式結構要素的關注,預示了20世紀抽象藝術家的創作。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1884--1885),在這幅畫中,人物眾多卻很少交搭,畫家運用了精確而有條理的科學方法處理人物之間的空間距離。畫中穩定的結構關係給人以古典藝術的印象。畫面上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的對比成為基本色調。修拉很有才華,可惜英年早逝。
把他開創的理論加以發揚的畫家是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修拉死後,西涅克成為新印象派的首領。他運用長方形筆觸描繪巴黎城市風光和鄉間景色,特別是許多水上風光。雖然仍然使用純色,但畫面較為活潑,與修拉的古典氣派不盡相同。西涅克還把他和修拉的理論寫成專著《從德拉克羅瓦到新印象主義》,總結了從法國浪漫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新印象主義的實踐和理論。
新印象主義和印象主義之間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喜歡把情節化為主題、描繪當代所熟悉的生活、題材以風景為主、注重畫面光色效果等。但是他們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差異:印象主義畫家強調色彩的光學混合作用,不反對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義則強調不在調色板上調和各種顏色,強調嚴格地從色彩規律出發,把各種單純的單色通過細小的筆觸並列在畫面上,經過觀者的視覺作用達到自然調和,給人以冷漠和靜止的感覺。如果說印象主義所表現的是主觀化了的客觀事物,那麼新印象主義就是表現純客觀的對象,它制約了畫家的情感傳達,它必然導致極端的變革——後印象主義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