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路上

文獻紀錄片

《築夢路上》是由夏蒙執導、魏地春、張寧、魏斌、蔡書貴擔任監製的文獻紀錄片

該片以的歷史上30多件大事為切入點,用“講故事”的敘述手法娓娓道來,在歷史的還原中蘊含夢想和信仰,深刻揭示了近百年來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該片於2016年6月14日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

劇情簡介


大型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緊緊圍繞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主題,以九十五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大眾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曆程為敘事線索,擷取黨史上數十件大事,用“講故事”“析事理”的手法,深刻展現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的“尋夢、追夢、築夢、圓夢”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立下的豐功偉績。

主創團隊


職員表

出品人聶辰席
製作人韓雯
監製魏地春、張寧、魏斌、蔡書貴
導演夏蒙
攝影王揚、陳肯、黃明偉
剪輯馬樹超、楊江龍、張曉東、張毅蘋、張凱強

攝製團隊

攝製單位 承製單位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檔案館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
(攝製團隊參考資料來源)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 該片攝製組拍攝的中國空間站研製現場,是中國第一次對外公布正在研製中的空間站。
• 該片《築夢路上》攝製組不僅拍攝了國內珍藏的大量建黨初期的歷史檔案,也拍攝了俄羅斯國家政治社會歷史檔案館收藏的重要歷史文獻。
• 該片《築夢路上》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採訪了200多位人物。
• 攝製組深入工廠、農村、學校,行走在漁港、碼頭、林區、高科技企業,拍攝了行進在築夢路上的許多普通中國人的故事。
• 導演夏蒙與執行總編導龍江,兩人帶隊分兩路進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無人區,拍攝駐守喀喇昆崙山的邊防部隊。

拍攝過程

2015年春天開始,中央電視台《築夢路上》攝製組在總編導夏蒙的帶領下,分4個地面拍攝組和2個航拍組,前往各地展開大規模影像拍攝工作,從祖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到最東端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從雄渾壯闊的青藏高原到萬里碧波上的南 海諸島,攝製組的足跡遍及中國全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採訪拍攝相關單位120餘家,拍攝高清影像素材700餘小時,航拍影像近 70小時,對許多重要的革命歷史遺跡和場景,極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與地標建築,以及“美麗中國”的壯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進行了大規模的立體拍攝。
在拍攝過程中,攝製團隊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無人區,拍攝喀喇昆崙山邊防部隊的巡邏、訓練、演習;深入南海諸島拍攝武警邊防部隊和解放軍官兵衛國戍邊的英雄事迹。從國家電網特高壓輸電線建設,到航天領域的神舟載人飛船和空間實驗室;從量子通訊技術到暗物質探測等前沿科技;從戰機的研發製造到大飛機的組裝下線;從邊遠山區的水土流失治理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

後期製作

該片分別請張大維與張恆兩位作曲家參與創作。在後期製作過程中,總編導夏蒙要求每一位執行編導要親自盯住每一個音樂製作環節,不放棄每一個細節,確保讓音樂緊扣全片主題。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播出頻道
2016年6月14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2016年6月15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播出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獲得榮譽


2017年6月12日晚,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上海廣播電視台承辦的第五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表彰活動在上海電視節期間舉行。《築夢路上》榮獲優秀理論文獻片。

作品評價


《築夢路上》,讓觀眾一起重溫了近百年來中華民族不斷尋求希望、喚醒夢想、擁抱希望、實現夢想的光輝史詩。而在這近一個世紀的奮鬥歷程中,延安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由弱到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由挫折走向了勝利。(最高人民法院評)
《築夢路上》是迄今(2016年)為止有關中共黨史的文獻紀錄片中歷史跨度最長、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以中國共產黨九十五年的重大事件為經,以中國共產黨九十五年的偉大曆程為緯,交織出一幅築夢路上的絢麗畫卷。(新浪娛樂評)
該片通過畫面、影像等多種形式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依託重要會議、人物、事件、文獻、遺址、數據、圖表,穿插有關部門負責人、革命後代、專家學者採訪,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黨的歷史,充滿自信地回應了現實關切,充分發揮了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讀本,是廣大幹部群眾學習黨史的優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