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電影
希臘電影
希臘1900年在雅典放映了最早的外國電影。1906年開始拍攝紀錄片。1911~1912年拍攝了幾部短喜劇片,導演都是S.季米特拉普洛斯,由他自己和法國演員M.林戴主演。1914年,S.C.巴哈托里斯開辦雅典電影公司,希臘開始正常的影片生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生產報道戰事的新聞片。1925年,導演D.弗拉查諾斯拍攝了故事片《被命運厭棄者》。1927~1931年,卡吉阿狄斯兄弟創立了達哥電影公司,該公司攝製了歷史片和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導演D.卡吉阿狄斯的《愛情和波浪》(1927)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根據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的作品改編)。
1931年導演O.拉斯科斯以新穎的手法改編了古希臘作家朗戈斯的小說希臘電影,這部同名的影片畫面優美、富有詩意,為希臘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贏得成功。1932年第一部希臘有聲電影故事片《惡劣的途徑》(導演D.卡吉阿狄斯)問世。在邁塔克薩斯將軍獨裁統治和法西斯佔領期間,希臘主要是攝製新聞片。為數不多的故事片當中比較好的有《離別歌》(1939,導演F.菲諾斯、T.斯庫拉斯)、《心中的聲音》(1943,導演L.約諾普洛斯)、《掌聲》(1943,導演G.柴維拉斯)。1944年後希臘電影年產量有所增加。40年代末期,年產故事片 8~10部。大部分是講述悲歡離合的情節片。如《馬里諾斯·康達拉斯》(1948,導演G.柴維拉斯)、《最後的使命》(1949,導演N.齊弗羅斯)。
1950年後,新一代電影工作者成長起來。這時期的電影創作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如導演G.格里哥里烏的《艱苦的麵包》(1951)。反映希臘現代生活問題的影片有《偽金幣》(1955,導演G.柴維拉斯)、《血的聖誕節》(1951)和《情慾的海灣》(1957,后兩片導演均為G.澤爾沃斯)。M.卡科亞尼斯執導的《史泰拉》(1955)和《黑衣女郎》 (1957)。兩部電影運用了現實主義手法,富有人情味,深為觀眾稱道。此後他又改編了古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的作品《埃勒克特拉》(1961)。導演N.孔杜洛斯拍攝了出色的故事片《魔城》(1954)。其後,他又拍攝了《秘密工作者》(1958)、《年輕的阿佛羅狄忒》(1963),這些作品具有抒情風格。60年代中期,希臘電影又補充了一批進步的青年電影工作者。他們敢於尖銳地提出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問題。如《搜捕》(1965,導演A.基魯)、《直到船邊》(1966,導演D.達米阿諾斯)、《面對面》(1967,導演R.曼突里斯)、《不守秩序的牧人》(1968,導演N.帕帕達基斯)等。
60年代里,年產故事片上升到100~120部。在軍事獨裁期間,進步的電影被禁止攝製,M.卡科亞尼斯、N.孔杜洛斯、R.曼突里斯、A.格里瓦斯等導演紛紛僑居國外。在那些年代,鼓勵拍攝一些所謂的“愛國主義”影片,同時也生產了一些間諜-驚險片。進步的導演則秘密地拍攝了政治影片,如《古埃里翁》(1969,導演D.傑奧斯)、《基督教徒希臘人的希臘》(1970,導演K.賀羅諾普洛斯)。
1974年,電影生產量減少到45部。儘管審查很嚴,但是在軍事獨裁統治的末期還是出現了若干在政治上和藝術上都較好的作品,如T.安格洛普羅斯的改造(1970)和《36年的日子裡》(1972)、P.烏爾卡里斯的《安娜求婚》(1972)。獨裁統治垮台後,希臘攝製了一些揭露君主獨裁製度罪行的影片,如《宣言》(1974,導演A.列佩尼奧蒂斯)、《證據》(1975,導演N.卡烏尼狄斯)、《幸福的一天》(1976,導演P.烏爾卡里斯)。描述希臘農民貧窮生活的影片有《由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1974,導演T.普薩拉斯)和《沉重的甜瓜》(1977,導演P.達希奧斯)。影片《偽裝者》(1975)和《獵人》(1977),是兩部有特色的影片,它們的導演是T.安格羅普洛斯。他執導的《亞歷山大大帝》(1981)描述了希臘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以後年月里反抗暴政的鬥爭。他以現代電影手段表現古希臘文學遺產的幾部影片也在國際上得到好評。1977年,導演M.卡科亞尼斯拍攝了根據古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的悲劇改編的影片《伊菲格涅亞》。1978年,生產了諷刺現代希臘資產階級社會的影片《肥沃谷地的懶漢》(導演 N.帕奈奧托普洛斯)和《諸君!》(導演M.馬努薩基斯)。
希臘的電影製片機構有菲諾斯電影公司,阿爾發電影公司、法羅斯電影公司。1981年攝製了長故事片22部。雅典市設有國家電影資料館。1960年在薩洛尼卡舉辦了本國電影節,1972年擴大為薩洛尼卡國際電影節。
希臘有關的電影;
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