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在井岡山挑糧時用的扁擔
徠朱德的扁擔是1928年朱德在井岡山挑糧時用的扁擔。《朱德的扁擔》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傳頌著,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擔,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傳頌著,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朱德的扁擔
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紅4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這些糧食大部分從寧岡的大隴運來。大隴的糧食是礱市、古城等地集中起來存在那裡的。朱德也常隨著隊伍去挑糧,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兩隻籮筐每次裝得滿滿的,走起路來十分穩健利落,年青力壯的小夥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戰士們從心眼裡敬佩朱軍長,但又心疼他。四十開外的人了,為革命日理萬機,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麼辦?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沒了扁擔,心裡很著急,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動手,連夜做起了扁擔。月光下,他破開竹子,熟練地削、刮、鋸,一會兒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擔。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記”3個大字。
徠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糧的隊伍又出發了,朱德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大家看見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擔,感到十分驚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幹勁。從此,朱德的扁擔的故事傳開了。井岡山軍民為了永遠紀念朱德這種身先士卒、艱苦奮鬥的精神,專門編了一首歌讚頌他:“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1950年代小學語文課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擔》,其中有一句“不料,朱德同志又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並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到了1990年代,小學課文變成:“朱軍長找來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扁擔》的作者,是開國上將朱良才。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黨,1928年參加湘南暴動,在耒陽遇見朱德,加入紅軍。上井岡山後,他在軍部當通信員。建國後任北京軍區政委,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1956年7月,為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中央軍委向全軍老同志徵文,編輯革命回憶錄“星火燎原”叢書。作為井岡山時期的老同志,朱良才寫了《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擔》、《練兵與禦寒》、《一根燈芯》四篇文章。
到了1980年代,另一位當事人范樹德指出朱良才的文章有記憶錯誤。1928年朱、毛會師后,范樹德任紅四軍軍需處處長,成為紅軍最早的後勤負責人。他看到《朱德的扁擔》后,作為親身經歷者和見證人,他在《文史通訊》1982年第三、四期撰文,提出朱良才的回憶中有三處與史實不符:一、朱德扁擔上的文字,不是“朱德的扁擔”、“朱德記”這幾個字,而是扁擔的一端寫的是“朱德扁擔”,另一端寫的是“不準亂拿”,共八個字。二、朱德挑糧的路線,朱良才說是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實際上是從柏露村到桃寮村。三、挑糧重量,朱良才說是挑了“滿滿的一擔米”(當時一擔通常為100斤),實際上是40斤左右。
當年在井岡山,毛澤東住在茅坪(就是八角樓所在地),朱德的軍部住在桃寮村。茅坪在井岡山半山腰上,山下的糧食是運不到那裡的,只能在寧岡礱市以下的地方。從礱市往下走,就是柏露村。這裡是永新通往井岡山上的必經之地。朱德挑糧是從柏露到桃寮村,往返60華里,都是彎曲不平的盤山小路,因此,紅軍戰士都是挑個三四十斤左右。朱德軍長年歲大了,可他“挑糧時,擔子一頭是行軍時背米的三個白布米袋,另一頭是一個用粗厚布縫的北方人叫做‘捎碼子’的米袋,兩頭共計裝40斤,再加上他經常佩帶的一支德造三號駁殼槍和一條裝有約百發子彈的皮子彈袋,總共約四十六七斤”。這已經是體能的極限了。
至於那根扁擔,就是朱德讓范樹德給他做的。范回憶說:“我當即帶名勤務兵到桃寮村張家祠附近找到一個姓張的老闆娘(當時紅軍對當地中年以上婦女的稱呼),用一個板向她買了一根毛竹。削成兩根扁擔,一根送給朱德同志,另一根我留著自用。在朱德同志的那一根上,我用毛筆在一端寫上‘朱德扁擔’,另一端寫上‘不準亂拿’八個字。朱德笑著說:‘好啊,明天就用上了。’”
范樹德的回憶被認定后,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為了複製這個文物,派專人帶著一根井岡山毛竹扁擔,前往廣西桂林,請范樹德在扁擔上重新題寫這八個字。范在扁擔上書寫后,來人高高興興地返回井岡山。一位細心人突然發現“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亂”字,當年必定是繁體字,而范樹德卻寫成了簡體字,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件不真實的複製品。為了還歷史原貌,又派人帶著扁擔赴桂林讓其重寫。然而范樹德已經去世,現在井岡山博物館展出的朱德的扁擔,就是范樹德書寫的帶有簡化“亂”字的八個字。歷史給人們留下了這點遺憾,同時也留下了朱德扁擔故事背後的故事。
2001年6月4日,《解放軍報》發表了朱良才口述的《常想起藏朱德扁擔的日子》的文章,更正了他過去回憶中的錯誤:“小學課本有《朱德的扁擔》一文。文中說,戰友們怕朱德下山挑糧累壞了身體,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這個藏朱德扁擔的人就是我。那時,朱總司令常常晚上和毛主席研究敵情,白天和戰士們下山挑糧。我是他的通信員,擔心他累壞身體,就和其他戰友勸阻他,但誰也勸不住。後來,我出了個‘鬼點子’,乾脆把朱總司令用的扁擔藏了起來。可他仍不罷休,找到軍需處長范樹德,讓他花一個銅板買了一根毛竹,為自己做了一根扁擔,還特地寫上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又高高興興地下山挑糧去了。”
朱良才上將(1900-1989),湖南汝城人,一生南征北戰,畢生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早年保衛過黃洋界,圍剿過張輝瓚,曾斷臂沙場;晚年作為開國上將,第一個要求退出領導崗位,還撰寫過《一根燈芯》、《朱德的扁擔》等傳世佳作,可謂能文能武,被毛澤東譽為“軍之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