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相抑鬱

單相抑鬱

單相抑鬱屬於情感障礙的一種,是指從無躁狂發作的單純抑鬱發作的患者,不論是單次發作或多次複發者,次數不限。單相抑鬱起病時間不一,多數患者在16~30歲起病,女性多於男性。單相抑鬱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如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神經內分泌、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等。單相抑鬱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臨床可見患者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伴有軀體不適感,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患者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主要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與心理治療。單相抑鬱嚴重程度的抑鬱可能會對患者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造成影響,部分患者可能具有自傷、自殺風險。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輕度抑鬱、首發患者預后較好,嚴重且反覆發作患者接受治療,預后一般。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單相抑鬱的成因仍在調查研究中,病因與病理機制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遺傳因素:單相抑鬱具有家族聚集性,且在雙生子研究中的遺傳度約為40%~50%。
● 神經生化因素:主要涉及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三大類神經遞質紊亂。
● 神經內分泌因素:主要涉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下丘腦-垂體-生長激素軸的功能異常。
● 心理、社會因素:與抑鬱症關係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徵;此外,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抑鬱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癥狀


● 單相抑鬱作為抑鬱症亞型之一,其發病癥狀具有一定的特點: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臨床可見患者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伴有軀體不適,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患者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患者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檢查


● 精神檢查、體格檢查以及心理測驗。

精神檢查

● 了解患者個人史、家族史、治療史。

體格檢查

● 排除物質及軀體疾病所致抑鬱症。

心理測驗

● 明確患者疾病診斷,排除其他雙相抑鬱或其他精神障礙。

診斷


● 通常醫生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或《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診斷標準、患者臨床表現和病理檢查結果及患者個人史、家族史進行診斷。

鑒別診斷


● 雙相情感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
● 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常與抑鬱症共病。焦慮症患者常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癥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進行治療,部分物理治療具有一定的治療功效。

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鬱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鬱葯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葯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由於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

心理治療

●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鬱發作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併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鬱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

物理治療

●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主要適用於輕中度的抑鬱發作。

危害


● 嚴重抑鬱發作患者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也受到影響,部分患者有自傷、自殺風險。

預后


● 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輕度抑鬱、首發患者預后較好,嚴重且反覆發作患者,接受治療,預后一般。

預防


● 為兒童青少年創造良好的生長教育環境。
● 儘可能解除或減輕患者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提高患者應對能力,並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