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龍黴素

巴龍黴素

巴龍黴素(Paromomycin) 別名:巴母黴素、巴羅姆黴素、PRM。本品為氨基糖甙類廣譜抗生素,抗菌譜與新黴素相似。其特點是對阿米巴原蟲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抗酸桿菌均有良好抑菌作用,此外,本品還對絛蟲有效。臨床上主要用於腸阿米巴病、細菌性痢疾及細菌性腸道感染,也可治療絛蟲病。

簡介


● 通用名:巴龍黴素
● 英文名稱:Paromomycin

巴龍黴素是什麼葯


● 巴龍黴素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以對志賀菌屬和金葡菌的作用較顯著。對利什曼原蟲、隱孢子蟲、絲蟲等亦有良好作用。

巴龍黴素有哪些用途


● 巴龍黴素治療多種腸道內的原蟲感染,如阿米巴病、隱孢子蟲病和賈第蟲病,還可以腸外給葯治療內臟利什曼病(即黑熱病)和局部治療皮膚利什曼病。亦可用於結腸手術前準備及肝昏迷。

巴龍黴素有哪些製劑和規格


● 巴龍黴素有兩種製劑和多種規格。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巴龍黴素片劑:0.1克;0.25克。

用藥前須知


什麼情況下禁止使用巴龍黴素

● 禁腸外途徑給葯,創傷性炎症或體腔內炎症(如腹膜炎)亦應禁用本品。
● 腸道有梗阻情況存在或已知對任一本類藥物過敏者禁用本品。
● 大面積皮膚受損或鼓膜穿孔的患者禁用本品,以免導致耳聾。

哪些情況下謹慎或者避免使用巴龍黴素

● 患有肝、腎、神經肌肉疾病或聽力受損者如必須使用本品,應特別小心慎用。
● 失水、第8對腦神經損害、重症肌無力、帕金森病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 巴龍黴素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巴龍黴素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巴龍黴素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我該如何用藥


● 巴龍黴素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治療腸阿米巴病,成人和兒童都同樣給予本品每日25~35毫克/公斤,分3次,進餐時服,共用5~10日。此劑量也可用於隱孢子蟲病。
● 治療絛蟲病和其他絛蟲感染,每日4克,頓服或分兩次口服,兩次間隔1小時以上,連用5~6日。如屬短膜殼絛蟲感染,則每日1次,一次給予45毫克/公斤,共用5~7日。
● 治療肝性腦病,每天給予4克,分兩次,按相同時間間隔口服,每隔5~6日再給葯1次。
● 隱孢子蟲病,成人一次0.5~0.75g,一日3次。
● 結腸手術前準備及肝昏迷患者 成人一次1g,一日3次。

用藥期間注意事項


發生了藥物不良反應怎麼辦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如果不良反應癥狀不嚴重,適當對症處理,可以堅持用藥。

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就醫

● 腎毒性或神經毒性。

巴龍黴素應該如何保存

● 巴龍黴素藥品應該密封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小孩。

巴龍黴素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


● 巴龍黴素不良反應主要包括
● 腸外給葯可引起極嚴重的耳、腎毒性反應,故已放棄此種給葯途徑。
● 胃腸黏膜存在炎症時口服給葯,體腔內存在炎症時向腔內滴注藥物,開放性創傷和損傷皮膚局部用藥等也可充分吸收藥物,致使聽力部分喪失或全部喪失。所有這些都可能隨著腎功能不全而加重,同時也可能產生腎毒性或神經毒性。臨床用藥時勿疏忽。
● 口服本品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吸收不良和脂肪瀉;延長用藥可能導致二重感染,還可能出現過敏反應。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哪些藥物會與巴龍黴素相互作用


● 有些藥物可能與巴龍黴素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巴龍黴素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口服或局部使用本品后吸收的藥物均足以和全身使用的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
● 本品可限制地高辛吸收,合用時,必須監測後者的血葯濃度。
● 本品還可限制青霉素V,甲氨蝶呤和某些維生素的吸收。
● 可降低口服避孕藥的效力。增強阿卡波糖的作用。
● 本品不宜與其他有腎毒性或耳毒性藥物合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巴龍黴素


● 妊娠期婦女應該慎用本品。尚未明確本品是否可經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使用時,應暫停哺乳。

如何合理使用巴龍黴素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巴龍黴素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巴龍黴素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余傳隆,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