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座蓮

佛座蓮

佛座蓮是一種以觀葉為主的小型多肉植物。也稱長生草觀音蓮、觀音座蓮。其株形端莊,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葉色富於變化,紫紅色的葉尖極為別緻,適合做中小型盆栽或組合盆栽,其株形端莊,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葉色富於變化,紫紅色的葉尖極為別緻,適合做中小型盆栽或組合盆栽,也是近年來銷量比較大的多肉植物之一。

形態特徵


多肉觀音蓮
多肉觀音蓮
長生草也稱觀音蓮、觀音座蓮、佛座蓮,英語: hen and chicks/ hen and chickens (母雞和小雞,同屬某些種以及相關屬種類同用此名)。另外同科的石蓮花屬叫 houseleeks 或 liveforever。是一種以觀葉為主的小型多肉植物其株形端莊,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葉色富於變化,紫紅色的葉尖極為別緻,適合做中小型盆栽或組合盆栽,用不同造型的花盆栽種,其觀賞效果也相差很大,用卡通型的花盆栽種,活潑可愛,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用紫砂盆或青花瓷器盆種植,端莊大方,頗受中老年人的青睞;而栽於木質的小花盆,時尚自然,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長生草為景天科長生草屬多年生肉質植物,植株具蓮座狀葉盤,其品種很多,葉盤直徑從3厘米至15厘米都有,肉質葉匙形,頂端尖,葉色依品種的不同,有灰綠、深綠、黃綠、紅褐等色,葉頂端的尖既有綠色,也有紅色或紫色,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是葉尖呈紫色的品種,葉緣具細密的鋸齒。發育良好的植株在大蓮座下面會著生一圈小蓮座,此外每年的春末還會從葉叢下部抽出類似吊蘭的紅色走莖,走莖前端長有蓮座狀小葉叢。長生草的小花呈星狀,粉紅色。

生長環境


宜陽光充足和涼爽、乾燥的環境,除夏季高溫時要適當遮蔭,避免烈日曝晒外,其他季節都要充分見光,雖然在半陰處也能正常生長,但對於一些葉尖不是綠色的品種,其葉尖的顏色容易減退,影響觀賞。較耐寒冷,冬季節制澆水,能耐2℃的低溫。春、秋季節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每2~3周施一次腐熟的液肥,肥水宜淡不宜濃,特別是氮肥含量不能多,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夏季高溫期,長生草有較長的休眠期,應稍遮蔭,注意通風、降溫,保持盆土適度乾燥,防止因悶熱、潮濕引起的植株腐爛。每1~2年的春季翻一次盆,盆土要求肥沃,並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常用腐葉土2份,粗沙、蛭石各1份混合后使用,並加入少量的草木灰、骨粉作基肥。翻盆時要對根系進行整理,去掉腐爛根或過長的老根,稍晾一天後,栽入裝有新培養土、稍大一些的花盆中。
佛座蓮
佛座蓮

培育繁殖


佛座蓮的繁殖主要包括分株繁殖、扦插繁殖、播種繁殖、組織培養等方法。
1.播種繁殖法
在佛座蓮開花成熟以後採集到觀音蓮的種子,然後將種子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種植,促其發芽,長出幼苗,待幼苗稍加成長就可以移栽了。
2.組織繁殖
將佛座蓮的葉子和塊莖等作為外植體,將葉子切小塊進行整組的接種。先用無菌水進行消毒,再用營養液進行組織培養,直至生芽,成長為幼苗進行移栽。
3.葉插繁殖
選擇佛座蓮一個生長中的葉片平放在營養土裡,一段時間后,原來那個葉片就會長出新的小葉芽和根部,取它的根部移栽在土裡進行正常的培育,直到長成一株新的觀音蓮。
4.分株繁殖
為最常用的一種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進行。當從塊莖抽出2片葉片就可將其分割開來,切割的傷口要塗上木炭粉等。栽培的土壤要經過幾天烈日曝晒或蒸熏消毒。栽下幼苗后,進行噴霧保持葉面濕潤,並放在陰處過渡段時間重移至半阻外,另外,還可用小塊莖播種,在氣溫達到20℃或稍高一點就可進行。將小塊莖尖端向上,埋入滅菌的基質中,保持基質中等濕度,一般在20d左右發出新芽。若需擴大繁殖,可對塊莖進行分割,但傷口上要塗上硫磺粉消毒,待氣溫稍低些時再種,以防腐爛。

澆水施肥


澆水:避免長期積水,以免爛根。生長期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複合肥。
施肥: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當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澆一次。

主要價值


長生草株形不大,品種很多,形態富於變化,葉尖的紅、紫色更為醒目;而蛛網長生草則是多肉植物中較為經典的一個類型。二者在歐美地區常配植於室內的岩石園、石牆邊欣賞。也可用作小型盆栽,裝飾家庭。此外,多肉植物愛好者也常將其作為品種收集、栽培,把不同品種的植株放在一起組合欣賞,同中有異,頗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