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黃疸
早產兒黃疸
早產兒黃疸是一種早產兒常見的疾病。早產兒黃疸多由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膽紅素排泄能力障礙、膽汁排泄障礙等導致。早產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黃疸除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表現為黃染,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早產兒黃疸中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病理性黃疸應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本病可能會引起膽紅素腦病等併發症,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早產兒黃疸中生理性黃疸一般預后良好,病理性黃疸若出現嚴重併發症可導致死亡,存活者可遺留後遺症。
● 新生兒科或兒科
● 早產兒因肝酶組織和血腦屏障等發育不成熟、免疫力較差,易發生黃疸。早產兒黃疸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常見病因如下:
● 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如過量輸血、溶血、出血、紅細胞酶缺陷、血紅蛋白病等。
● 膽紅素排泄能力障礙,如窒息、感染、某些藥物、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 膽汁排泄障礙,如肝炎、先天性代謝缺陷病、膽道閉鎖等。
● 產婦年齡過大、剖宮產、母乳缺乏等均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早產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典型癥狀為黃疸,主要有以下臨床表現。
● 輕者表現為:面部、軀幹黃染。鞏膜也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
● 重者表現為:面部、軀幹、四肢、手心、足心,均可黃染。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可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個別早產兒還可持續至4周。
● 一般在生后24小時內面部、軀幹、四肢、手心、足心,均可出現黃染。
● 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
● 精神萎靡。
● 厭食。
● 易哭鬧。
● 呼吸困難。
● 驚厥。
● 確診早產兒黃疸主要依靠血清學檢測、血常規、血型、紅細胞脆性試驗、聽、視功能電生理檢查、肝腎功能、B超檢查、腦脊液培養。
● 可檢測膽紅素、肝腎功能是否正常,是為了診斷有無黃疸、黃疸的程度及類型,是新生兒黃疸診斷的重要標準。
● 有助於新生兒溶血病的篩查,還可提示機體有無感染。
● 懷疑新生兒溶血病,有利於診斷。
● 檢查有無腦損傷,對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 檢查患兒肝臟有無異常。
● 檢查腦脊液是否無菌,如有細菌可確定其種類。
● 醫生診斷早產兒黃疸,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血清膽紅素、血常規,聽、視功能電生理檢查等進行診斷。
● 臨床表現:除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表現為黃染。
● 血清學檢測顯示膽紅素升高,是診斷的重要指標。
● 血常規顯示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減低,網織紅細胞增多。
● 聽、視覺電生理檢查顯示有明顯腦神經損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皮膚黃染、精神萎靡、厭食、易哭鬧、呼吸困難、驚厥等癥狀,容易與早產兒黃疸混淆,這些疾病有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敗血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血清學檢測,血常規,聽、視覺電生理檢查等診斷和鑒別診斷。
● 早產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病理性黃疸應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
● 供給白蛋白:以增加其與未結合膽紅素的結合,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以利於未結合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
● 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能增加肝臟結合膽紅素的能力。
● 光照療法:
● ● 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 ● 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
● ● 可出現發熱、腹瀉和皮疹,但多不嚴重,可繼續光療,或在暫停光療后可自行緩解。
● ● 光療過程中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的變化,一般6~12小時監測一次。
● 換血療法:
● ● 換血能有效地降低膽紅素,換出已致敏的紅細胞和減輕貧血。
● ● 需要嚴格掌握指征,一般用於光療失敗時。
●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膽紅素腦病等併發症,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預后與早產兒黃疸的嚴重程度及是否及時治療有關。
● 生理性黃疸一般預后良好。
● 病理性黃疸若出現嚴重併發症可導致死亡,存活者可遺留後遺症。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溶血、肝炎、先天性代謝缺陷病、膽道閉鎖等。
● 妊娠期婦女,不要自行使用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