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陳復的結果 展開

陳復

革命烈士

陳復(1907~1932),字志復,化名陳志文。革命烈士。廣州市番禺縣明經鄉人。父為國內外享有盛譽之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母居若文。因其父隨孫中山參加民主革命,曾任孫中山國府秘書長等職,其母亦與宋慶齡、何香凝有往來,故自幼受到家庭革命思想之影響。陳復幼年隨父母遷居廣州,在海珠區南武小學讀書,其後就讀於上海復旦中學。在滬求學期間,他研讀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並且一面讀書,一面參加革命實踐,換上黃包車工人的衣服和工人一起拉車,從中深入接觸群眾,宣傳革命道理。1925年被孫中山先生選送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求學,在此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9年畢業歸國后,先是在我黨主辦的香港《工人日報》社擔任副社長,1930年又奉調至天津中共順直省委,同聶榮臻同志一道工作,不久被捕入獄。在獄中,他雖受盡酷刑,但堅貞不屈,后經黨組織營救出獄,調到廣州,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長。1932年8月10日不幸再次被捕,當晚 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於南石頭“懲戒場”,時年僅25歲。

人物生平


陳復(1907~1932),字志復,化名陳志文。廣州市番禺縣明經鄉人。父為國內外享有盛譽之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母居若文。因其父隨孫中山參加民主革命,曾任孫中山國府秘書長等職,其母亦與宋慶齡、何香凝有往來,故自幼受到家庭革命思想之影響。
民國元年(1912)入廣州南武小學,1915年跟隨父母東渡日本,轉入橫濱市華僑小學。1920年歸國,並進廣州南武中學就讀。1922年赴上海進復旦中學后,開始閱讀馬列主義書籍,接受無產階級思想啟蒙。
1923年,他毅然深入黃包車工人群眾中宣傳革命思想。在此期間與其父通信時發表不少對國民革命有見解之主張,深得其父及廣東革命政府工作人員之賞識。是時蘇聯建議廣東革命政府選送一批青年赴蘇學習,以加強革命幹部隊伍建設,陳復遂於1925年與廖承志等人一起進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並在學習期間參加中國共產黨。
1929年畢業回國后,被派到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領導下之香港《工人日報》社任副社長。任職期間多方籌集經費,艱苦經營,使該報成為向群眾宣傳革命鬥爭的有力陣地,在社會上頗有影響。
1930年,受黨派遣化名為陳志文到天津開展地下工作,任中共順直省委宣傳部長,行前母親擔心其出險,有勸阻之意;陳復態度堅決,表示為工農翻身犧牲自己亦在所不惜,且以道理開導其母,終於成行。
在白色恐怖下的天津,不顧艱難險阻,出版刊物,傳遞進步書報,不久被敵人發覺,被捕入獄。在獄中,歷盡各種酷刑而不屈,嚴守黨紀,保守秘密,敵人雖多方審訊亦無法取得口供。后經黨組織及家人營救,於同年秋出獄,旋迴廣州,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長。
回穗后,居住在東山私宅樗園(今鐵路文化宮附近),以富家子弟身分為掩護,表面閉門讀書,實際繼續從事地下工作,宣傳革命思想。不久被反動當局覺察,指令警察當局秘密盯梢。
1932年8月10日下午外出時於東山署前路公共汽車上被兩名偵緝跟蹤,至倉邊路口下車后即被綁架,並秘密監禁於維新路市警察局(即今起義路市公安局)。
同日午夜,又被秘密押至河南南石頭“懲戒場”慘遭殺害。犧牲前,他對反動派嚴正抗議,忠貞不屈,大義凜然。該處一位雜工深受感動,遂冒生命危險將烈士被害真相及烈士遺物秘密送至樗園。反動當局為逃避罪責,曾大肆造謠謂烈士系被土匪綁架殺害,此時,真相大白於天下,反動派的醜惡面目暴露無遺。
陳樹人對愛子被害至感悲痛,將遺體埋葬於今廣州河南新港路美術學院後面,以堅厚之三合土封閉其穴及建造墓亭,雖經多年滄桑,至今猶存。

殉難經過


臨就義前,他厲聲抗議呼喊:“我無罪,你們不得無理。”事後,反動當局,為了逃避罪責,捏造“陳復遭到士匪綁架失蹤”的謊言,欺騙群眾。後由刑場的一位雜工,冒著生命危險把烈士被害的消息及其遺物秘密送到樗園,揭穿了敵人陰謀。
陳復遇害,因其特殊的身份,國民黨當局為了逃避罪責,遂捏造了一個“陳復遭到土匪綁架失蹤”的謊言,然而不久之後,刑場上的一位正義的雜工冒著生命危險,把陳復被害的消息及其遺物秘密送到“樗園”,於是陳復被國民黨殺害的事實遂不攻自破。當時陳復的父親陳樹人含淚殮葬了兒子的遺體於自己作畫及休憩之所的“息園”之內,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烈士的遺骨又由人民政府遷葬於廣州的銀河公墓,至於原來的陳復塋墓和為紀念他而修建的“復思亭”,也經重新修復並加建了墓園門樓,後來曾領導過廣州起義並與陳復共同在中共順直省委工作過的聶榮臻,還為陳復的墓園題寫了“陳復烈士之墓”的門額。聶榮臻還曾在回憶錄中憶及曾與陳復共同工作過的經歷:那是中共順直省委成立時,“新省委由賀昌同志任書記,我任組織部長,陳復同志任宣傳部長……陳復同志是國民黨元老、著名改組派人物陳樹人的兒子。這個同志年輕,很活躍,有能力,經過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來。我離開天津時,他住進了我住過的房子,不久被捕。”後來他聽說陳復在獄中受到敵人“插指甲”的酷刑,手指被插得鮮血淋漓,疼痛鑽心,但他咬緊牙關,始終不開口,堅守黨的機密,使敵人無計可施。豈料陳復由父親陳樹人敦請民國要人、故交羅文干設法將之保釋出來后返回廣州,又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長的任上再次被捕並犧牲了。
作為國民黨“四公子”之一,所謂國民黨的“四公子”,這在民國時代柳亞子的詩中,準確的說,應該是指國民黨的四位“紅色公子”,也就是特定的大革命時期和後來國共分裂之後的幾位左派公子,他們是蔣介石長子蔣經國、廖仲愷的公子廖承志、邵力子的公子邵志剛,以及陳樹人的公子陳復。當時國民黨當局對陳復應該說是有點忌憚的,當時主持粵政的是被稱為“南天王”的陳濟棠,自從廣州起義之後,這個“南天王”就在廣東大肆搜捕共產黨人,其爪牙也遍布廣州全城,對於陳復,更是其監視和搜捕的重要目標。當時陳復深居不出,可惜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復為了迎接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的女兒而暴露了行蹤,隨即被國民黨軍警覺察,此後受到秘密監視,但因陳樹人當時也住在“樗園”,偵緝隊不敢對陳復貿然動手。1932年8月,陳樹人外出,“樗園”遂在當局的嚴密控制之下,當陳復離開外出之際,立刻被兩名偵緝駕車跟蹤,隨之又將他悍然強行綁架到小汽車內,一直駛向警察局。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陳復毫不驚慌,他拒絕透露任何關於黨的秘密,國民黨當局鑒於此前的“教訓”,認為如果顧及陳樹人和陳復的“公子”身份,那麼,很有可能會讓陳復再次出去,不如迅速把陳復秘密殺掉,所謂“一不做二不休”。這天晚上,偵緝長把陳復押至廣州的天字碼頭,再用汽船載其至當時屠殺革命志士的魔窟——廣州南石頭“懲戒場”,就在晚上11時,匆匆將之殺害。其時,陳復年僅25歲。

紀念


詩挽陳復

陳復犧牲后,柳亞子有詩悼念吟詩曰:“蔣廖陳邵四公子,羈囚我識何柳華。長征健翮歸南海,奇才跨灶言非誇。稜稜經國露風骨,匡廬力戰摧胡笳。參贊戎機佐名父,相期事業煊雲霞。就中陳邵獨不幸,有才無命堪咨嗟。青門斷脰海西土,元龍濺血羊城沙。嗚呼二子死太早,鸞葅鳳醢愁群鴉。神州抗建需英俊,誰令蘭玉摧萌芽?琳琅滿卷恣痛哭,願呼屈宋歌楚些。”除此之外,民國元老蔡元培也有詩挽之:“門緒承通德,才名擅特殊。少年有芒角,山路尚崎嶇。撫卷唯增感,斯人忽已徂。平生真勇在,應不惜糜軀。”(《哭子復》)
陳復的父親陳樹人得知噩耗之後,迅即趕回廣州,當他得知真相后,悲憤萬分,不久后寫下《為陳復慘被擄殺報告書》一文,發表在上海的《新民報》,揭露國民黨當局“揚言陳復失蹤,為消滅痕迹之計”,並指出“其黑暗殘忍之手段,十倍於綁匪撕票,實中外從來未有之恥辱事。”此後,他飽含淚水,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哭子復》詩八首:
“江南秋雨黯羈魂,三字傳來獄最冤。不覺驚疑今宇宙,人情天理已無存。
無言不戲讀書痴,尚記髫年入學時。師長深憐同學愛,同聲交譽聖人兒。
萬言幾度寄家書,乳臭當年猶未除。至理名言驚老輩,一時傳誦到中樞。
下層工作不辭卑,遊學歸來更念茲。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師。
願娘毋再念斯男,革命捐生我所甘。屢向慈親揮涕道,語終成讖也可堪。
一載團圓得在家,辛勤卉樹種橫斜。樗園此後來遊客,忍看爛斑墮淚花。
依然馬阮與高劉,竊柄南朝禍不休。異己誅鋤才快意,沉冤那復顧同鑣。
小樓從此名思復,不盡千秋父子心。果汝九泉心未了,好於魂夢再相尋。”
以上詩句,其中“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師”一句最是感人肺腑,後來廣為傳誦。又據說陳復犧牲后很長一段時間,其父陳樹人的心情久久不能釋懷,他把陳復在“樗園”所住的地方改稱為“思復樓”,此外,根據當地的習俗,人死後的屍體需經三年才可以取出骸骨重葬,於是陳樹人為兒子建墓的願望在1935年才可實現,陳樹人遂先選好陳復的墓地(“思復亭”所在地的“息園”),那裡也是陳樹人日常繪畫和著書以及休憩的地方,此地風光旖旎,所謂“有樹千餘株,池亭橋榭,具體而微,名之曰息園”,陳樹人把陳復安葬在這裡,是讓兒子在優美的山水間得到安息。然而,由於時局和環境的險惡,這一興建的過程可謂頗為曲折,而在今天,這裡已是廣州一處緬懷先烈的佳地了。

烈士墓

陳復烈士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昌江南大道中劉王殿崗(緊靠廣州美術學院西北側)。
陳復烈士墓
陳復烈士墓
陳復同志犧牲后,陳樹人收葬其遺體於自己作畫及休憩之所的“息園”內(現江南大道中海珠購物中心旁后),在園中建“思復亭”作為紀念。在亭中鐫刻了《為陳復慘被虜殺報告書》及悼兒詩《哭子復》,後來這些碑文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解放后,烈士遺骨由市人民政府遷葬於銀河公墓。1986年10月,墓園得以擴建,重修了墓亭,加建了門樓及后墓碑牆。墓園佔地面積約90平方米,聶榮臻元帥手書的墓門石額
坐北朝南,墓門上“陳復烈士之墓”石額是聶榮臻元帥手書的。墓園中有座混凝土結構六角攢尖頂墓亭,頂尖處鑲有六角寶珠,直徑4.4米,高2.7米。亭後端建牆鑲有“陳復先生墓”碑,碑兩側各有刻石2塊,石上分別雕刻著《為陳復慘被虜殺報告書》及《哭子復》詩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