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

性質

性質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xìng zhì。一指稟性,氣質;二指質地;三指事物的特性,本質;四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與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屬性。

哲學上,性質指:體之變在質空時量數上的個性表達。本質指:體之變在質空時量數上的集性表達。

事物性質。生物(人、動物和植物)對事物的適應感覺反應出人性物性。從廣義上講:某事物的性質就是由該事物所決定的事實。例如:氫氣可燃,而氦氣就不可燃,某單質是否可燃這一事實取決於該單質,則是否可燃就是該單質的化學性質之一。出自《荀子·性惡》。

漢語概念


引證解釋

1.稟性;氣質。
《荀子·性惡》:“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北齊書·堯雄傳》:“雄 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
元白樸《東牆記》第一折:“﹝ 秀英 ﹞年長一十九歲,生的性質沉重。”
徐特立《國民外交》:“自留學法國者加多,西人深知華人性質,日本運動,遂難生效。”
2. 質地。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端硯:下巖色紫如豬肝,密理堅緻,溫潤而澤。儲水發墨,叩之有聲。但性質堅礦,斷裂,尤多瑕疵。”
3. 指事物的特性,本質。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蘆菔》:“蘆菔:性質宜沙地,栽培屬夏畦。”
魯迅《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看廣告的種類,大概是就可以推見這刊物的性質的。”
4、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與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屬性(注不是特徵):問題的性質|社論帶有指導性質的。性質是人或事物的本質。特性指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質。特質指特有的性質或品質。屬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特點,如運動是物質的屬性。特點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特徵指可以作為事物特點的徵象、標誌等。可見特點和特徵的含義不同。特徵傾向於表象、形式。和性質的本義有差距。

用法


示例
● ● 他不能理解變革的真實性質。He can't apprehend the real nature of change.
● ● 這種聲明具有政治性質。The statements were of political character.
● ● 他一點也不了解我的工作性質。He knows nothing of the nature of my work.
● ● 有的化學家研究氣體的性質。Chemists study the nature of g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