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燈台樹的結果 展開

燈台樹

中藥

燈台樹,中藥名。為山茱萸科植物燈台樹(Hemsl.) Pojark.的樹皮或根皮、葉。分佈於遼寧、河北、陝西、甘肅、山東、安徽、台灣、河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平肝,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頭痛,眩暈,咽喉腫痛,關節酸痛,跌打腫痛。

入葯部位


樹皮或根皮、葉。

性味


味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熱平肝,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頭痛,眩暈,咽喉腫痛,關節酸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樹皮或根皮定植10年以上收穫。生長期越長,皮層越厚,產量越高,質量越好。5-6月,剝取樹皮或根皮,曬乾。葉一年四季均可採收,曬乾備用或鮮用。

形態特徵


燈台樹:又名瑞木落葉喬木,高6-15m。樹皮暗灰色;枝條紫紅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6.5cm;葉片寬卵形或寬橢圓形,長6-13cm,寬3.5-9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麵灰綠色,疏生貼伏的柔毛;側脈6-7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稍被貼伏的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齒三角形;花瓣4,長披針形;雄蕊4,伸出,長4-5mm,無毛;子房下位,倒卵圓形,密被灰色貼伏的短柔毛。核果球形,紫紅色至藍黑色,直徑6-7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2600m的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分佈於遼寧、河北、陝西、甘肅、山東、安徽、台灣、河南、廣東、廣西等地。

藥理作用


有祛痰、平喘、退熱、降壓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