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橋街道
重慶市萬州區的街道
五橋街道地處重慶市萬州區長江南岸城鄉結合部,東與百安壩街道相鄰,西與太龍鎮接壤,南與長嶺鎮相通,北與江南新區相接。
街道成立於1998年11月,轄區幅員面積25.7平方公里,現有7個社區居委會,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2136人,流動人口352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950人。
清代,五橋街道境域屬萬縣郭里二甲;1998年12月,由五橋鎮析置五橋街道。2011年,五橋街道總人口22549人。截至2020年6月,五橋街道下轄8個社區、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萬州大道183號。
五橋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輕工業生產為主。
清代,屬萬縣郭里二甲。
民國元年(1912年)后,置五橋鄉。
1958年9月,五橋鄉改設五橋公社。
1984年5月,五橋公社改為五橋鄉。
1988年9月,五橋鄉撤鄉設鎮,改為五橋鎮。
1998年12月,撤五橋鎮,以318國道(萬川大道)為界劃分為百安壩街道和五橋街道。
五橋街道辦事處位於重慶市萬州區萬川大道178號。街道轄區內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已建成的萬宜鐵路、318國道橫貫境內,距萬州機場5公里,到紅溪溝深水港碼頭3公里,正在建設的南濱大道、萬利高速公路將進一步完善轄區交通樞紐。境內自然條件優越,植被良好,物產資源豐富,香爐山、龍王潭、洞老灘、石人山等自然景觀,風景獨秀,極具開發價值。萬州工業園位於街道蘆家壩,已被國家確定為三峽移民生態工業園區,目前正在建設中,街道依託工業園區平台優勢,秉承“工業五橋、和諧街道”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其中街道級11家。街道利用城郊結合優勢,以穩農富農為根本,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產業,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花椒等基地產業已成規模。社區建設、就業再就業,城市管理,環保,安全穩定、社會保障及社會事業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位置境域
五橋街道地處萬州區中部,東與長嶺鎮接壤,南與百安壩街道為鄰,西與陳家壩街道相接,北與太龍鎮相鄰,距萬州區政府駐地6.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2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橋街道地處龍冠山背斜南部,屬淺丘地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以低山、平壩為主,分別占轄區面積的62.2%、37.8%;主要山脈有毪帽山、大梁,境內最高峰位於民強村烏龜包,海拔784米;最低點位於紅星街,海拔218米。
氣候
五橋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1月平均氣溫7.0℃,極端最低氣溫1.0℃(2010年12月14日);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2.1℃(2010年8月11日);最低月均氣溫4.5℃(1977年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1.4℃,最大日較差21.4℃(1987年4月18日和1988年4月25日);生長期年平均275.5天,無霜期年平均297.4天,最長達334天,最短為25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8.3小時,年總輻射74.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5天(全年);年平均降水量1229.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36.3天,最多達178天(1974年),最少為118天(2011年);最大雨量1635.2毫米(1982年),最少雨量842.1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五橋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五橋河,從長嶺鎮響灘社區至陳家壩街道沱口社區,最後注入長江,流經境內回龍村、龔家社區、萬石橋社區、民安社區、五間橋社區、香爐山社區、蓮花社區,長21.4千米,流域面積113.9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1080—15900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五橋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冰雹等;有石人山危岩、蘆家壩危岩、朱家墩滑坡、王大安滑坡、王家榜危岩、野貓洞危岩、張家山燈籠寨滑坡7個地質災害點;旱澇災害每年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5—10月。
2011年,五橋街道下轄香爐山、五間橋、蓮花、萬石橋、民安、龔家、石人7個社區,民強、回龍2個行政村;下設44個居民小組、1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五橋街道下轄8個社區、1個行政村:五間橋社區、香爐山社區、萬石橋社區、石人社區、龔家社區、民安社區、蓮花社區、長龍社區、民強村,街道辦事處駐萬州大道183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500101025001 | 111 | 五間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2 | 111 | 香爐山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3 | 112 | 萬石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4 | 220 | 石人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5 | 112 | 龔家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6 | 112 | 民安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7 | 111 | 蓮花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008 | 111 | 長龍社區居民委員會 |
500101025200 | 220 | 民強村村民委員會 |
2010年,五橋街道有人口20672人。
2011年,五橋街道總人口225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120人,城鎮化率53.%;另有流動人口3526人。總人口中,男性15029人,佔66.7%;女性7520人,佔33.3%;14歲以下4869人,佔21.6%;15—64歲15747人,佔69.8%;65歲以上1933人,佔8.6%;以漢族為主,達22185人,佔98.4%;有土家、回、朝鮮、傣、佤、苗6個少數民族,共364人,佔1.6%,其中土家族15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1.8%;回族95人,佔26.0%;朝鮮族、傣族、佤族均為41人,分別佔11.3%;苗族35人,佔9.6%。2011年,五橋街道人口出生率3.1‰,人口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長率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77.4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6444 |
男 | 13295 |
女 | 13149 |
家庭戶戶數 | 840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5333 |
家庭戶男 | 12708 |
家庭戶女 | 12625 |
0-14歲(總) | 4869 |
0-14歲男 | 2504 |
0-14歲女 | 2365 |
15-64歲(總) | 19642 |
15-64歲男 | 9857 |
15-64歲女 | 9785 |
65歲及以上(總) | 1933 |
65歲及以上男 | 934 |
65歲及以上女 | 999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3151 |
五橋街道著力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擴大就業容量。充分依託蘆家壩工業園區平台,強力打造就業基地。
現園區內聚集了重啤萬州分公司、迪康長江製藥、奧力生物製藥、昌慶塑料編織等一批規模和骨幹企業,形成了現代製藥、化工、機械製造等五大支柱產業,2008年截至轄區企業從業人員達5800餘人。工業經濟的強勢發展激活了街道第三產業的發展,街道著力打造以汽配修理、餐飲服務為主體的蘆家壩特色街工程。而今,蘆家壩特色一條街已帶動1100餘名人員就業。今年1月,街道與萬州工業園區聯合引進了昌慶塑料包裝公司,街道與公司對轄區失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后,選用了230餘名人員走上了就業崗位。街道引進的奧力生物製藥公司發展勢頭強勁,街道與企業共同分析考察市場后,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擴大生產規模,企業新增就業人員70餘名。
綜述
2010年,五橋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5億元,全口徑地方財政收入135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4160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541元。
2011年,五橋街道財政總收入2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0.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0.2%。
農業
2011年,五橋街道有耕地面積1.3萬畝,人均0.6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19畝,林地面積0.4萬畝;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7.3億元,比2010年增長0.1%,農業增加值1.3億元。五橋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五橋街道生產糧食4470.5噸,人均198.3千克,其中水稻2350噸,玉米1320噸,小麥245噸。五橋街道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五橋街道蔬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1.7萬噸,主要品種是青菜頭,產量0.3萬噸。五橋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五橋街道生豬飼養量3.8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4500隻;牛飼養量1500頭,年末存欄850頭;家禽飼養量20.1萬羽,上市家禽18.5萬羽。
工業
五橋街道是萬州區輕工業生產基地。2011年末,五橋街道初步形成了以食品、藥品、電子、機械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食品、藥品、電子等輕型產業集群。2011年,五橋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9.0億元,比2010年增長18.1%,工業增長值7.3億元。2011年末,五橋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1.1萬人,實現工業增長值4.0億元,比2010年增長18.0%。
商貿
2011年末,五橋街道有商業網點163個,職工621人。2011年,五橋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億元,比2010年增長13.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3.1%。2011年,五橋街道進出口總額200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5.0%;其中出口200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5.0%,主要產品有食品、藥品、機械等3類3個產品,銷往韓國、南非2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
2011年,五橋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1億元,比2010年增長8.7%;年末有3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存款餘額為15.6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各項貸款餘額13.8億元,比2010年增長9.6%。
為加強財源建設,實現地方財政收入的穩健增長,萬州區五橋街道採取切實措施推進稅源經濟的發展。
夯實財源基礎,積極引進一批稅源經濟型的企業落戶工業園區。街道把五橋工業園作為經濟發展的大平台,今年相繼引進了銀滿商貿、長慶公司等企業落戶園區發展,為地方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撐。
創新服務,促進企業的規模發展。今年,街道對重點企業建立了領導聯繫企業“直通車”制度,每月開展一次企業發展懇談會,及時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街道成立的五橋工業園區調委會深化對企業的一線服務。同時,街道對龍建機械、奧力生物製藥等企業在發展規模上給予大力幫扶,解決了企業在發展中的用地問題,企業通過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開拓了大市場,企業發展態勢良好,成為街道財政收入的穩定力量。
創建良好環境,加快非公經濟的發展。街道全力創建良好的發展環境,籌措資金對市政基礎設施等進行了整治,以香山市場、工業園區一條街為陣地,依託園區企業為產業鏈,著力發展非公經濟。截至6月,街道今年新發展了230家個體商戶,成為街道財政收入新的增長點。
強化征管,營造誠信經營、誠信納稅的環境。街道與國、地稅部門建立了定期互通稅收情況制度,每月召開稅務、企業代表、個體商戶聯席會議,通報和分析稅收形勢,制定切實有效的征管措施。街道大力營造誠信經營、誠信納稅的良好環境,通過對納稅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積極宣傳稅收政策和法律,激勵納稅人為街道的發展誠實守信、依法納稅。為整頓和規範納稅秩序,街道還通過聘請稅收監督員的形式,加大對稅收的社會監督力度。
● 地名由來
五橋街道因轄區內五橋河上有五座石橋而得名。
五橋街道有萬宜鐵路、318國道橫貫境內。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五橋街道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565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2156人,專任教師1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五橋街道教育經費達1629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329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5.4%、0.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為13.7%,比2010年下降了6.2%。
科技事業
2011年末,五橋街道有科技人才1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80人,經營管理人才305人,技能人才265人,農村實用人才250人。
五橋街道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五橋街道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居文化活動室9個;農家書屋2個,藏書6000餘冊;群眾性文體隊伍5支、專業文藝團隊3支。2011年末,五橋街道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9%。2011年,五橋街道有線電視用戶數為0.8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五橋街道有衛生院1個、村居衛生站9個;病床89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80張,固定資產總值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7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30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3人。2011年,五橋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萬人次,住院手術126台次,出院病人0.1萬人次。五橋街道重點醫院有街道衛生院。2011年,五橋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28/10萬,農村自來水普及率7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萬人,參合率98%;孕產婦死亡率7.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8.7‰、6‰、2.9‰。
社會保障
2011年,五橋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220戶,人數3233人,支出52.3萬元,比2010年減少6.7%,月人均162元,比2010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39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03人次,共支出443.4萬元,比2010年增長25.0%;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800人次,支出54萬元,比2010年增長30.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7戶,人數433人,支出39.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2%,月人均75元,比2010年增長15.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6人,支出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18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85人次,共支出62.5萬元,比2010年增長32.0%;農村臨時救濟320人次,支出9.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3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5.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0;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8億元,比2010年增長23.0%;基金支出合計1.2億元,比2010年增長6.8%。
五橋街道街道有香爐山、龍王潭、洞老灘、石人山等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