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優化
產業結構優化
產業結構優化是指通過產業調整,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並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合理化和高級化。
產業結構比例
各產業內部保持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繫的比率,保證各產業持續,協調發展,同時各產業之間協調發展。
產業結構變動
產業結構優化結果將導致使用最少的資源和能源,達到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的目的,即獲得最大的產出投入比。
供給結構是指在一定價格條件下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等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間可以供應的比例,以及這種供給關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係。
投資與產業結構總體優化(圖1)
國際貿易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進出口比例,以及以這種進出口關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係。國際貿易結構包括不同產業間的進口結構和出口結構,也包括同一產業間的進出口結構(即進口和出口的比例)。
國際投資包括本國資本的流出,即本國企業在外國的投資(對外投資),以及外國資本的流入,即外國企業在本國的投資(外國投資或外來投資)。對外投資會導致本國產業的對外轉移,外國投資則促使國外產業的對內轉移。這兩方面都會引起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國際投資結構是指對外投資與外國投資的比例結構,以及對外投資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和外國投資在本國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及其各種派生的結構指標。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國際投資結構進行優化。
投資與產業結構總體優化(圖2)
(1)調整影響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2)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3)產業結構效應發揮作用;
(4)國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
投資與產業結構總體優化(圖3)
(2)產業結構優化的原則是產業間協調發展和最高效率原則;
(3)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是資源配置最優化和宏觀經濟效益最大化;
(4)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前提條件,如果產業結構長期處於失衡狀態,就不可能有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發展。同時,產業結構合理化也總是一定高度基礎上的合理化,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從靜態狀況或在一定階段上要求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高級化主要從動態趨勢要求優化產業結構,它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發展過程。產業結構高級化是產業結構從一種合理化狀態上升到更高層次合理化狀態的發展過程,因此,產業結構高級化是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必然結果。
產業結構效應,是指產業結構變化的作用對經濟增長所產生的效果,即對經濟增長發揮著一種特殊的作用。由於產業結構的特殊功能,產業結構的高變換率能夠導致經濟總量的高增長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有利於發揮產業結構效應,推動和保持經濟的增長率。
(1)產業的關聯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在他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一書中詳細分析了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產業關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業的生產、產值、技術等方面的變化通過它的前向關聯關係和後向並聯關係對其他產業部門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前向關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業在生產、產值、技術等方面的變化引起它為其供應投入品的部門在這些方面的變化,或導致新技術的出現,新產業部門的創建等。後向關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業在生產、產值、技術等方面的變化引起為它提供投入品的部門在這些方面的變化,例如由於該產業自身對投入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這些投入品的供應部門擴大投資、提高產品質量、完善管理、加快技術進步等變化。
(2)產業的擴散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 W. Rostow)在他的《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一書中闡述了主導產業的擴散效應概念。根據他的闡述,擴散效應是指某些產業部門在各個歷史間歇的增長中,“不合比例增長”的作用對其他關聯產業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回顧效應、旁側效應和前向效應。回顧效應是指主導部門的增長對那些向自己供應投入品的供應部門產生的影響。在主導部門或新部門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時,會對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投入品產生新的投入要求。這些投入,反過來又要求現代設計觀念和方法的發展,於是,便帶動了為其提供投入品的產業的發展。前向效應是指主導部門的成長誘導了新興工業部門,新技術、新原料、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現,改善了自己供應給其他產業產品的質量,或者通過削減其他工業部門的投入成本,提供進一步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條件,或者產生一個瓶頸問題。這樣,主導部門產生了一種刺激力,促進需要其供應品的產業的發展。旁側效應是指主導部門的成長引起它周圍地區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趨向於在廣泛的方面推進工業化進程。主導部門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城市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服務,甚至促進各種制度的變革。這樣,新主導部門的出現常常改變了它所在的整個地區。
首先,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核心是社會生產技術基礎更新所引發的產業結構的改進,即由於新技術的開發、引進、應用、擴散,引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更替、改造,這說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以技術創新為前提的。
第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增強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重要力量。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產業結構協調化使技術有條件不斷更新,促進產業結構不斷更新並形成新的組合,增強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換的能力,長線產業向短線產業轉換的能力,技術含量較低的產業向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轉換的能力,引起社會生產力發生質的飛躍,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經濟資源配置效率的客觀要求。產業結構實質上可以看作是資源轉換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這一資源轉換器運轉的效率和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的基礎。
第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現代經濟增長過程主要取決於產業結構的聚合效益,即產業間和產業內各部門間通過合理關聯和組合,使組合后的整體功能大於單個產業或單個部門的功能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增強產業聚合效應的重要手段,支撐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經濟增長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相適應的物質基礎,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1)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堅實基礎來自於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首要保證。
(2)以產業結構合理化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以高度化推動結構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協調,相互在本身的運動中實現對方。
(3)一個國家要實現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就必須從戰略高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