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地頌歌的結果 展開
- 大地頌歌
- 2020年周雄執導的劇情歌舞劇
大地頌歌
2020年周雄執導的劇情歌舞劇
該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為原型,用歌、舞、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迹。
海報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龍隊長 | 谷智鑫 | ||
王老師 | 何炅 | ||
彭建蘭 | 張凱麗 | ||
王婷 | 萬茜 | ||
廖天保 | 廖佳琳 | ||
小劉 | 張淵博 |
主創單位 | |
主辦單位 |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 |
---|---|
聯合出品 | 湖南省演藝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長沙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麥Mailive |
支持單位 |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扶貧辦、湖南省廣播電視局、中共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文聯、湖南日報社、湘江新區 |
參演單位 | 湖南省歌舞劇院、湖南省話劇院、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和聲令合唱團 |
總導演 | 周雄 | 副總導演 | 丁偉 |
戲劇藝術指導 | 王曉鷹 | 藝術總監 | 楊霞 |
編劇兼作詞 | 馮必烈 | 音樂總監兼作曲 | 劉岳 |
舞美、燈光和視頻總設計 | 孫天衛 | 音響總設計 | 何飈 |
服裝化妝總設計 | 麥青 | 戲劇導演 | 王峰 |
演出總監 | 李燦娜 | 舞蹈總監 | 饒國晶 |
角色介紹
龍隊長
演員谷智鑫
龍隊長是一名扶貧幹部,他來到十八洞村,苦勸村民留下來與貧窮“干仗”。儘管處處碰壁,憑藉一顆赤子之心,“龍隊長”成功化解諸多困難和矛盾,最終讓村民一起向貧窮宣戰
王老師
演員何炅
王老師是一名支教老師,他熱愛學校里的孩子們。得知小雅不打算繼續讀書,他親自解決困難,幫助她重返校園。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精神狀態,他找到了一個特別的方式鼓勵孩子們——教孩子們合唱,來讓他們重拾自信和希望
彭建蘭
演員張凱麗
為脫貧攻堅獻出生命的湖南炎陵縣委原書記黃詩燕的妻子。雖然對愛人的逝去沒有什麼責任,但她依然會對此事愧疚追悔
王婷
演員萬茜
湖南省常德市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王新法的女兒,她帶著父親的遺願繼續深耕薛家村,要把400多畝生態茶林變成村民的“綠色銀行”
創作背景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方略。自那以來,湖南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方略,經過七年奮鬥,湖南省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面脫貧出列,中國每年貧困人口減少在1000萬以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創舉,也是人類減貧扶貧史上的壯舉。《大地頌歌》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
歌舞部分
在歌曲部分,《大地頌歌》把湖南經典民歌與現代原創音樂的充分融合,湖南民族音樂的氣息貫穿全劇。既有《瀏陽河》《馬桑樹兒搭燈台》《思情鬼歌》《苗嶺連北京》等湖南民歌重新演繹,還有符合當代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審美情趣的大量原創音樂作品的呈現,加上採用分軌式、全景聲、沉浸式音效設計。
舞美設計
《大地頌歌》的舞台場景中融入了不少湖南元素。比如從貧困到致富,從春天到秋天,寫實的場景不斷展現十八洞村七年間的變化。此外,還有《幸福山歌》那一幕中出現的獼猴桃園、湘繡等。在舞台台口的設計中,周遭是高高低低的山巒,山上有人家,湘西吊腳樓的形象轉化成簡潔的藝術符號。同時,舞台全方位地融入了科技手段,大量的LED大屏、先進投影設備等根據每一場的劇情移動變化。
劇照
《大地頌歌》在服裝設計上深入考察了湘西當地的民族服飾,力求呈現出原汁原味的風情。該劇服裝設計團隊專程前往湘西實地採風。該劇製作了1300餘套演員服飾,大量採用刺繡和銀飾。整個歌舞劇服飾的製作過程耗時近2個月。
演出時間 | 演出地點 | 劇場 |
---|---|---|
2020年9月27日-29日、10月17日 | 長沙 |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 |
2020年11月6日-7日 | 北京 | 中國國家大劇院 |
《大地頌歌》以湘西之事講湖南,以湖南之事講全國,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后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立體呈現一幅波瀾壯闊、感人肺腑的精準扶貧中國畫卷。(新華網 評)
《大地頌歌》運用扶貧標誌性意象進行藝術轉化,創造性地呈現精準扶貧歷史性成就。它直面矛盾、積極向上,思想內涵深刻。主創緊緊抓住“情”作文章,演職人員全身心投入。全劇故事、人物、情感真實,打動人心,語言沾滿泥土芳香,音調浸透山野之風,旋律元素時尚精緻,是跨界融合的舞台藝術,為將來創作具有新史詩體量、容量、分量的作品,提供了借鑒。(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王一川、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 綜合評)
《大地頌歌》中,每一個扶貧故事,不僅僅是生活的原型,更是真實地呈現出扶貧幹部和群眾為扶貧事業不懈奮鬥的心態。細膩的展現,情感的外化,把一個個扶貧故事說到了觀眾的心坎上,也觸動了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自然能夠對扶貧幹部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的奮鬥精神、奉獻精神、拼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用藝術的舞台展現了扶貧幹部的精神和力量。(紅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