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耕地率
新增耕地率
新增耕地率指:新增耕地面積所佔項目建設規模的比率。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積÷項目規模(建設規模)
目錄
耕地定義:根據國家標準《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對耕地的定義,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穫一季的已墾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固定的溝、渠、路和地坎(埂);臨時種植藥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臨時改變用途的耕地。
新增耕地率指:新增耕地面積所佔項目建設規模的比率。
新增耕地計算
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積÷項目規模(建設規模)
土地整理凈增耕地面積可依據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MZ=(1-R2)×(M1-M2)+(R1-R2)×M
式中:
Mz----整理后凈增耕地面積;
M----待整理農地區的原耕地面積;
R1----整理前的待整理農地區田埂係數(南方寬<1.0米,北方寬<2.0米的溝、渠、路和田埂);
R2----整理后的田埂係數(視當地實際情況和整理區類型確定);
M1----待整理農地區非耕地地類的面積(含溝渠、道路、園地、林地和夾荒地等);
M2----待整理農地區整理后必須保留的非耕地地類面積(含溝渠、道路、園地和林地等);
上面的公式表明,土地整理凈增耕地來源有兩個途經:一是對整
理前的耕地而言,通過降低田埂係數增加一部分耕地;二是通過減少非耕地地類面積增加一部分耕地。
例題:某土地整理項目,整理前耕地面積M=500公頃,非耕
地地類面積(指耕地內的溝渠、道路、園地、林地和夾荒地、居民點等)M1=150公頃,整理前田埂係數(南方寬<1.0米,北方寬<2.0米的溝、渠、路和田埂)R1=10%。整理后田埂係數R2=5%,整理后必須保留的非耕地地類面積(含溝渠、道路、園地、林地等)M2=50公頃,則該項目凈增耕地面積Mz=?
Mz=(1-R2)×(M1-M2)+(R1-R2)×M
=(1-5%)×(150-50)+(10%-5%)×500
=12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