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

賦能

賦能,書面含義是指給個人、組織賦予某種能力。

現實生活中,賦能多用於網際網路語境,是指為個人或行業賦予某種能力。也指企業下放權力,最大程度幫助員工發揮個人潛能。

出處


賦能最早是心理學中的辭彙,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
2016年,網際網路企業開始提出“授權、賦能、激活”的概念,其中的“賦能”就是賦能於人,讓戰鬥在一線的人會決策、敢於決策,讓更多的業務領軍人才脫穎而出。

管理學意義


賦能是通過組織、流程的有效設計,使得企業的組織和個人能夠敏捷、有效完成工作目標,從而有效達成組織的使命和戰略目標。
賦能的這種組織、流程的設計,通過使得組織和個人獲得快捷處理事務的許可權、必要的信息和協助,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和個人才智和潛能,達到完成工作的目的。
賦能包括組織賦能和個人賦能。

自我賦能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組織內的自我賦能是人才個體的自我驅動、自我激勵、自我升華;而賦能予他人就是組織通過去中心化驅動組織扁平化,組織自上而下賦予人才開放創新的思想,銳意進取的動能,自主決策的權力,主動工作的態度,勇敢積極的行動以及心情愉悅的氛圍,以充分發揮人才的個人才智和潛能。

企業賦能


從能量守恆定律出發,企業賦能就是充分滿足人才的個性訴求、自我實現等需求,人才獲取了能量,就能在企業運作過程中將能量轉化成企業價值,也即企業的產出。

應用場景


例1:「乙方和甲方僱主描述推廣計劃」
我們今年要製造聲量,線上打一套social組合拳,線下打造社群生態,連環打法助力僱主品牌熱度持續升溫,全面賦能。
賦能
賦能
例2:「生活場景」
A:親愛的,這套首付還差50萬,找爸媽賦能一下?
B:爸媽一直都燒錢補貼,咱倆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賦能
賦能
例3:「生活場景」
我對另一半的要求不高,不會做飯也可以,彼此賦能就好。

延展


偽賦能:打著賦能的旗號,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實用價值的產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