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徐保成的結果 展開

徐保成

南少林拳術拳師

徠徐寶成,1885年出生,1947年逝世,原名定守,字寶成,號誌竟,永嘉縣楓林鎮人。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青徠年時代曾師事平陽江南著名拳師應培槐學習南少林拳術,造詣頗深。他性格開朗,生性活潑,且喜唱曲,平陽江南又是永昆的大本營,當時的“新同福”昆班便聘他來班任演員,從此以後走南闖北,在民間深有影響。中華民國成立時,曾被召為溫州軍政分府都督徐定超的貼身侍衛。中年後鑽研醫學,舉凡跌打損傷諸症,大都能應手而愈。

人物經歷


徐寶成所演劇目,以《賣拳》一出最為膾炙人口,此劇原名《殺金記》,又名《殺金定情》,相傳為蒲門生所編。劇敘湖北省安陸縣世家子韓振文武雙全,其父在征匈奴時陣亡,因家貧,欲往穎州訪友。途中遇盜,主僕分散,韓振流落街頭賣藝。惡霸金重父子四人橫行鄉里,將韓誘至家中,意欲加害,恰為韓仆所救,逃至范老兒家。范昔年曾為守備,現告老還家,見狀救下韓振。金重父子追至,范與女兒佩英力戰,韓亦助戰,最後殺死金家父子,火焚家居,逃亡出外。佩英見韓振英俊武勇,卒以身許。
已故溫籍戲曲史家、原中山大學教授董每戡所著的《說劇》一書中,曾記述他少年時在溫州看過“同福”班演出《殺金記·賣拳》一出,演員可以離開劇情,在台上自由發揮,憑藉自己的武功進行展覽性表演,這也可說是永昆的一種特色。據考證,“同福”昆班最著名的武生演員就是徐保成。
永嘉崑劇武戲的基本格局不像京劇舞台上有恆定的“股檔”、“出手”等程式,也不以滾翻筋斗動作來眩人耳目。永嘉崑劇的武戲俗稱“打短手”,包括各種兵器的互打;空手與兵器對打;以及徒手搏鬥等,多從南拳中套路中演化而來。兵器道具則都是真刀真槍,除常用的刀劍錘鉤等以外,還有特製的三節棍、烏煙拐之類,格鬥追殺過程的真實感很強。經常上演的劇目如《大補缸》、《打郎屠》、《打韓通》、《九龍柱》、《天喜柱》(即《火焰山》)、《絕闖山》等,幾乎都是全武行。例如《大補缸》演到終場時,台上插滿刀槍兵器,全體演員出來謝幕,觀眾仔細驗看演員身上確實沒有傷痕,這才放心離去。所以班中要求武生演員不僅有突出的表演才能,還要有過硬的武術功底。
武戲演出到一定的時候,可以脫離劇情,變成純粹的硬氣功或雜技表演,俗稱“打檯面”。所表演的技巧,多從雜技中吸收而來,諸如“釘山碎石”、“頭掌斷石”、“腰斬鋼絲”等硬氣功,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技能與特長來表演,如疊椅倒立,或腋下夾幾個雞蛋或手捧裝滿米的竹箕從高空翻下,雞蛋不碎,米不外溢;以及鑽火圈,疊羅漢、高空拿頂、脫圈等等無所不包。演員如能將臨時搭建的戲台台板踩斷,還可以得到觀眾所設的紅包。任何觀眾都可以指定演員表演某個項目,在台口懸紅包以待;任何演員甚至觀眾都可以按指定項目的要求完成後將紅包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