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嬰

春秋時晉國義士

徠程嬰(?—約公元前583年),春秋時晉國義士,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

相傳是古少梁邑(今陝西韓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為晉卿趙盾及其子趙朔的友人。

人物生平


趙氏孤兒

程徠嬰影視劇
程徠嬰影視劇
晉景公三年(前597年),趙氏家族遭難。司寇屠岸賈追究刺殺晉靈公的主謀,罪名加在趙朔之父趙盾身上,把趙氏全族誅滅(有一說法是,趙朔當時並未被誅,后被屠岸賈假傳靈公之命,而自殺的)。當時只有趙朔的妻子倖免於難,因為她是晉成公之姊,在宮中避禍。朔妻身懷六甲,如果生男,則是趙氏不滅。因此,保全和絕滅趙氏的兩方,都盯住了這個尚未出生的遺腹子。
不久,趙朔妻產下一個男孩。屠岸賈風聞后,帶人到宮中搜索。趙朔妻把嬰兒藏在褲子裡面,又幸虧嬰兒沒有啼哭,才躲過了搜捕。為尋萬全之策程嬰找到公孫杵臼商量辦法,公孫杵臼提出一個問題,個人一死難呢,還是扶持孤兒難?程嬰回答,個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兒難。於是,公孫杵臼說出一番計劃,請程嬰看在趙朔對他的深情厚誼的份上,擔當起扶持孤兒的艱難事業,杵臼自己則選擇的是先去赴死。
計劃已完,他倆謀取別人的嬰兒(一說是程嬰獻出自己的親生兒子),包上華貴的襁褓,帶到山裡,藏了起來。然後程嬰出來自首,說只要給他千金他就說出趙氏孤兒的藏身之處。告密獲准,程嬰帶著人去捉拿公孫杵臼和那個嬰兒。公孫杵臼見了程嬰,裝得義憤填膺,大罵他是無恥小人,既不能為朋友死難,還要出賣朋友的遺孤。然後大呼:“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求把他一個人殺了,讓嬰兒活下來。自然,公孫杵臼的要求未被答應(應允),他和那個嬰兒都被殺了。
吳秀波飾演的程嬰
吳秀波飾演的程嬰
程嬰和公孫杵臼的調包計成功,人們都以為趙氏最後一脈已被斬斷,那些附和屠岸賈的人都很高興,以為從此再不會有人找他們復仇。程嬰背著賣友的惡名,忍辱偷生,設法把真正的趙氏孤兒帶到了山裡,隱姓埋名,撫養他成人。
15年以後,知情人韓厥利用機會,勸說晉景公勿絕趙氏宗祀。悼公問趙氏是否還有後人,韓厥提起程嬰保護的趙氏孤兒。於是孤兒被召入宮中。孤兒此時已是少年,名叫趙武,景公命趙武見群臣,宣布為趙氏之後,並使複位,重為晉國大族,列為卿士。程嬰、趙武帶人攻殺屠岸賈,誅其全族。
趙武20歲那年,舉行冠禮,標誌著進入成年。程嬰覺得自己已經完成夙願,就與趙武等人告別,要實現他殉難的初衷,以及了卻對公孫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實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跡,證明自己苟活於世,決沒有絲毫為個人考慮的意思。趙武啼泣頓首勸阻,終不濟事,程嬰還是自殺了。
程嬰和公孫杵臼的事迹,後世廣為傳頌,並且編成戲劇,出現在舞台上,甚至流傳到海外異邦。他們那種捨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為人們所欽敬。程嬰忠實於友誼,公孫杵臼不忘舊主的品格,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

軼事典故


程嬰故里

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殺趙,滅其族,朔客公孫杵臼與之謀,嬰抱趙氏真孤匿養山中,而故意告發令諸將殺死杵臼及冒充孩兒,後景公聽韓厥言,立趙氏后,誅屠岸賈,嬰則自殺以報杵臼。
捨己為人,藏孤救孤的大義士程嬰為忻府區南關村人,其捨生取義、救孤之壯舉,世人讚揚。程嬰死後,葬於南關村。為此南關村每年的九九重陽節,辦廟會,唱大戲,祭祀程嬰。

醫神程嬰

古時侯,偌大的程嬰墳地上長滿了各種草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祀程嬰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中有人從墳地採回藥草給親人服用,想不到藥到病除,治病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卧牛城裡人人皆知。採藥的人多,藥材採得少了,甚至連野草也拔光了,人們就從墳堆上挖土回家服用,同樣有治病療效。就這樣年復一年,人們在春秋兩季採藥、拔草、挖土治病,許願還願,祈求健康平安。多少年來程嬰祠、程嬰墓貢品不絕,香火旺盛,家鄉人民視他為“白馬天神”。明萬曆忻州藥材商人在程嬰墓側建“藥王廟”。

程侯贈鞭

相傳唐朝初年,朔方突厥胡人侵擾三關,唐王李世民派大將尉遲恭屯駐忻州程侯山練兵布防。由於當地連年災荒,鄉民饑寒交迫,駐紮將士難以籌集糧餉。一天,尉遲恭登山察看,路過程嬰祠參拜程嬰塑像。程侯看他儀錶堂堂,乃護國濟民之才,心下甚喜。當尉遲恭走出廟門之際,遂化作道人坐在了廟門對面巨石之上。尉遲恭走近向道人討教,道人含淚微笑,說:“將軍不必為軍餉發愁”。遂遞過一支鋼鞭,傳授他開山之法。尉遲恭聽罷欣喜不已,雙手合掌謝過。他走到山腰凹處,赫然有六個緊閉的石門,按照老道指點,甩開鋼鞭一指念道:“洞門快快開,尉遲取寶來”。只聽空中嘎啦一聲亮如閃電,那六個洞門應聲而開,金、銀、銅、鐵、硫磺、蜜蜂洞口呈現眼前,尉遲恭先後進入一二洞中,只見金碧輝煌,光芒四射。他脫下戰袍,分別在兩個洞中包了砂土,背到山下小河中淘篩起來,瞬間淘出斗金斗銀,解決了軍餉不足的難題,隨後尉遲恭心想,“民以食為天”,何不救救四方災民,就將節省的金銀籌糧,賑救了周圍的百姓。鄉民們為了感謝程嬰顯靈和尉遲恭的恩德,又把程侯山叫作金山,把山下小河叫作淘金河,淘過金銀的小水泊起名金瓮和銀瓮,將戰馬飲水的七嶺河改稱牧馬河,把河的發源之山稱作白馬山。

南關白菜會

相傳,程嬰、王阿後年輕時成婚於南關新宅南寺灣的窯洞里,男耕女織,恩愛相惜,程嬰行醫種菜,阿后縫織裁剪,為人們所羨慕。不久,相國趙盾返鄉巡視,聞程嬰醫術精湛,為人敦厚,著令程嬰回相府任差,程嬰欣然告別父老,攜妻同赴國都……。程嬰就義后,就葬回老家窯洞上面,在程嬰原種過菜的畦地里,“二和白”大白菜年年大豐收,以管心大、幫子脆、香綿可口而馳名晉北,二州五縣之人紛紛前來購買,鄉民認為這是程嬰夫婦留給家鄉的禮物。於是在每年農曆十月初一下白菜的時候,南關人民都堅持舉辦廟會祭祀程嬰,唱大戲、鬧紅火、撓羊賽好不熱鬧。因此人們稱南關的廟會是程嬰白菜會。

金香爐

當年宋王爺(神宗)為報程嬰忠義救祖之恩德,追封程嬰為“誠信侯”。下旨讓州官在程嬰墓北重建祠廟,祠廟完工後,宋王爺親自來忻州祭祀,來時帶來了金香爐,為防被盜,讓工匠把香爐裡外裱的嚴嚴實實並塗上黑漆,看上去好像是石頭香爐或生鐵香爐。原來,金香爐護身秘訣是:里漆布,外漆布,裡面有個金香爐。如念動秘訣,金香爐熠熠生輝,不念秘訣如生鐵頑石,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浩劫。明朝末年,程嬰祠被毀,什件被掠,金香爐又成為一個謎中之謎。

史籍記載


程嬰群像
程嬰群像
《史記·趙世家》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