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世開

閻世開

閻徠世開,民族烈士。字梅一,號綬廷。咸豐七年出生於奉天金州廳南金社三道溝(史稱金州南三道溝,又名南三十里堡,今屬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鎮)。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閻世開面對日軍踐踏我國領土,屠殺我國同胞的罪行,“懷奇蓄憤,欲有所伸”。1894年11月上旬,日軍攻佔金州城、大連灣炮台。11月7日,他被日軍所擄。日軍師團長(有資料稱為日軍少佐神尾光臣)見他儀錶不俗,認為必是地方名士,便以禮相待,許以重金,讓其指明大連至旅順的山川地勢及行軍路線。閻世開拒絕了敵人要求,被日寇殺害。

烈士生平紀事


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成年後繼承父業,從事鄉村私塾教育,能為人師表,以材施教,譽滿鄉里,1894年11月被日寇殺害。

烈士殉難經過


1894年11月9日,日寇攻佔大連金州、大連灣炮台後,將閻世開抓住,要他提供大連至旅順的行軍路線和山川形勢。他聽后,拒絕了敵人要求,並嚴斥日寇的侵略暴行。日寇以死相逼,他毫不畏懼,怒髮衝冠,提筆急書:“倭寇!先誘之以金錢,繼之以恫嚇,真乃卑鄙已極,吾愈怒上加怒。可惜吾手無寸鐵,不能與爾賊們血肉相驅,終天遺恨!仆心志已堅,寧做中華斷頭鬼,勿為倭奴屈膝人!”寫畢,拿起石硯砸向日寇。日寇惱羞成怒,將先生剖腹摘肝酷殺。

生平


閻世開(1853~1894)字梅一,號綬廷。其父閻學典為人剛直,一生致力於鄉里私塾教育。在私塾里,其父不僅講述傳統教材,還搜集資料自編《鄉里莊戶雜字》,並於課餘飯後給學生講“岳母刺字”、“包公執法”、“文天祥愛國”等歷史故事,進行愛鄉土、愛祖國教育。受其父影響,閻世開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人品、學識頗類其父。成年後,承襲父業,精心從事鄉村私塾教育,並以身示範,以材示教。北至棋盤屯、南關嶺,南至泡崖子、周家屯,東至鹽島、前關屯的少年,紛紛前來就學。對家境貧寒者,免收學費,譽滿鄉里。
徠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閻世開面對敵人的暴行,閻世開怒髮衝冠,嚴斥詈責。日軍不解漢語,但文字相通,他提筆疾書:“爾等無緣犯我遼東,炮轟我鄉里,槍殺我同胞,似此殘暴為古今人道所無,爾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今又以金錢誘我,令我喪盡天良,實令人百思不解!爾當知吾乃堂堂大清臣民,豈甘為倭奴走卒!”日寇見利誘不成,反遭一頓痛罵,便惱羞成怒,以死來威脅恫嚇。
閻世開被日軍殺害后,他的弟子們及鄉親將他葬於村北向陽坡上,並樹碑一塊(原碑今已不存)。1895年歲首,瀋陽鹽運使張之漢聞之,認為閻世開乃“奇士”,其詈敵之筆“足以撐天地,泣鬼神”,因作歌一首以褒其節。歌曰:“……頭可斷,舌可抉,刃可蹈,筆可折,凜凜生氣終不滅。吁嗟,閻生古義烈。……閻生髮沖敵目笑,不能華語舌空掉,抽筆憤書忠義詞,飛雪刀光迸出鞘,刀邊罵敵怒裂眥,擲筆甘就刀頭死。心肝攫出泣鬼神,淋漓血染山凹紫。”

紀念活動


1994年10月,在閻世開被日寇殺害100周年之際,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鎮人民政府將其墓地重修。1997年5月,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人民政府將其墓地確定為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經大連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批准,閻世開墓於是年11月7日由甘井子區南關嶺街道中溝村遷至喬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