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家選擇獎

評論家選擇獎

美國廣播電影影評協會是目前北美地區規模最大影評組織,由美國與加拿大近二百家電視台、電台聯合創辦。

評論家選擇獎現在的權威性甚至要超過金球獎,因為其以標準嚴苛而聞名。投票人幾乎網羅到了全北美所有的重要評論家和電影記者,所以稱為評論家選擇獎(Critics' Choice Awards)。最重要的是有北美近二百家電視台、電台聯合宣傳直播頒獎典禮,使得其在北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達到甚至超過金球獎水平。正因此,被提名的明星和電影人都會出席每年年初在好萊塢舉辦的評論家選擇獎的紅地毯和頒獎典禮,甚至有許多未被提名的大牌明星為了能在電視鏡頭前一展風采而專門來捧場。

評論家選擇獎對外語電影的評選比其他評獎更加嚴苛,至今獲得該獎的亞洲製造電影僅有兩部,分別是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和周星馳導演的《功夫》。

發展歷程


評論家選擇獎
評論家選擇獎
該組織自1995年起開始頒發評論家選擇獎,2000年起增設提名環節,且提名名額逐步增加。除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等常規獎項外,評論家選擇獎還特設最佳動作電影、最佳喜劇電影、最佳科幻電影等獎項,頗具特色。由於對奧斯卡預測的準確性,該獎已在業內逐漸樹立起“奧斯卡最准風向標”的旗幟。
2021年1月19日,“評論家選擇獎”公布​​第26屆劇集類完整提名名單,電影類提名將於2月7日公布,3月7日頒獎。
2021年3月8日,2021年第26屆評論家選擇獎(CCA)獲獎名單出爐。電影方面,“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凱瑞·穆里根分獲最佳男女主角,《信條》獲最佳視覺效果;劇集方面,《王冠》無懸念摘得最佳劇情類劇集等4項大獎,憑藉《后翼棄兵》大火的安雅·泰勒-喬伊獲限定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

歷屆回顧


歷屆評論家選擇獎回顧
第1屆評論家選擇獎第2屆評論家選擇獎第3屆評論家選擇獎第4屆評論家選擇獎第5屆評論家選擇獎
第6屆評論家選擇獎第7屆評論家選擇獎第8屆評論家選擇獎第9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0屆評論家選擇獎
第11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2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3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4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5屆評論家選擇獎
第16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7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8屆評論家選擇獎第19屆評論家選擇獎第20屆評論家選擇獎
第21屆評論家選擇獎第22屆評論家選擇獎第23屆評論家選擇獎第24屆評論家選擇獎 第25屆評論家選擇獎
第26屆評論家選擇獎

獲獎名單


影片導演

時間​​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外語片
​1996第1屆​《理智與情感》
​梅爾·吉布森
《勇敢的心》
​艾瑪·湯普森《理智與情感》​​《郵差》邁克爾·萊德福
​1997第2屆​《冰血暴》
​安東尼·明格拉
《英國病人》
​​安東尼·明格拉《英國病人》​荒謬無稽》帕特利斯·勒孔特
​1998第3屆​《洛城機密》
​詹姆斯·卡梅隆
《泰坦尼克號》
​本·阿弗萊克&馬特·達蒙
《心靈捕手》
​柯蒂斯·漢森
布萊恩·海爾格蘭德《洛城機密》
​《談談情跳跳舞》周防正行
​1999第4屆​《拯救大兵瑞恩》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拯救大兵瑞恩》
​湯姆·斯托帕德&馬克·諾曼
《莎翁情史》
​Scott B. Smith
《絕地計劃》
​《美麗人生》羅伯托·貝尼尼
​2000第5屆​《美國麗人》
​ 薩姆·門德斯
《美國麗人》
​艾倫·鮑爾《美國麗人》
​弗蘭克·德拉邦特
《綠里奇迹》
​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佩德羅·阿莫多瓦
​2001第6屆​《角鬥士》
​史蒂文·索德伯格
《毒品網路》
《永不妥協》
​卡梅倫·克羅《幾近成名》
​史蒂文·索德伯格
《毒品網路》
​《卧虎藏龍》李安
​2002第7屆​《美麗心靈》
​朗·霍華德
《美麗心靈》
巴茲·魯赫曼
《紅磨坊》
​克里斯托弗·諾蘭《記憶碎片》​《天使愛美麗》 讓-皮埃爾·熱內
​2003第8屆​《芝加哥》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貓鼠遊戲》
《少數派報告》
​查理·考夫曼《改編劇本》
《危險思想的自白》​
​《你媽媽也一樣》阿方索·卡隆
​2004第9屆《指環王:國王歸來》
​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國王歸來》
​吉姆·謝里丹&娜奧米·謝里丹
&科斯汀·謝里丹《新美國夢》​
​《野蠻入侵》丹尼斯·阿康特
​2005第10屆​《杯酒人生》
​馬丁·斯科賽斯
《飛行家》
​亞歷山大·佩恩&吉姆·泰勒《杯酒人生》 ​《深海長眠》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2006第11屆​《斷背山》​李安《斷背山》​保羅·哈吉斯&羅伯特·莫雷斯科《撞車》​​《功夫》周星馳
​2007第12屆​《無間行者》
​馬丁·斯科塞斯
《無間行者》
​邁克爾·阿恩特《陽光小美女》​​《硫磺島家書》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2008第13屆​《老無所依》​喬爾·科恩&伊桑·科恩《老無所依》​迪亞波羅·科蒂《朱諾》​​《潛水鐘與蝴蝶》朱利安·施納貝爾
​2009第14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丹尼·博伊爾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西蒙·比尤弗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與巴什爾跳華爾茲》阿里·福爾曼
​2010第15屆​《拆彈部隊》
​凱瑟琳·畢格羅
《拆彈部隊》
​昆汀·塔倫蒂諾
《無恥混蛋》
 賈森·雷特曼
謝爾頓·特納
《在雲端》
​《破碎的擁抱》佩德羅·阿莫多瓦
2011第16屆《社交網路》​
​大衛·芬奇
《社交網路》
​大衛·塞德勒
《國王的演講》
​阿倫·索爾金
《社交網路》
​《龍紋身的女孩》涅爾斯·阿登·歐普勒夫
​2012第17屆《藝術家》​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藝術家》
​伍迪·艾倫
《午夜巴黎》
​斯蒂文·澤里安
阿倫·索爾金
Stan Chervin
《點球成金》
​《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
​2013第18屆​《逃離德黑蘭》
​本·阿弗萊克
《逃離德黑蘭》
​昆汀·塔倫蒂諾
《被解救的姜戈》
​托尼·庫什納
《林肯》
​《愛》邁克爾·哈內克
​2014第19屆​《為奴十二年》
阿方索·卡隆
《地心引力》
​斯派克·瓊斯《她》
​約翰·里德利
《為奴十二年》
​《阿黛爾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
​2015第20屆​《少年時代》
理查德·林克萊特
《少年時代》
​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尼古拉斯·迦科波恩
亞歷山大·迪內拉里斯
阿爾曼多·博《鳥人》
​吉莉安·弗琳
《消失的愛人》
​《遊客》魯本·奧斯特倫德
​2016第21屆​《聚焦》
​喬治·米勒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湯姆·麥卡錫&喬希·辛格《聚焦》
​亞當·麥凱
《大空頭》
​《索爾之子》拉斯洛·傑萊斯
​2017第22屆​《愛樂之城》
​達米恩·查澤雷
《愛樂之城》
​達米恩·查澤雷
《愛樂之城》
肯尼斯·羅納根《海邊的曼徹斯特》
​埃里克·海瑟爾
《降臨》
​埃里克·海瑟爾《降臨》
​2018第23屆​《水形物語》
​吉爾莫·德爾·托羅
《水形物語》
​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
​詹姆斯·伊沃里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憑空而來》法提赫·阿金
​2019第24屆​《羅馬》
​阿方索·卡隆
《羅馬》
​保羅·施埃德
《第一歸正會》
​巴里·詹金斯
詹姆斯·鮑德溫
《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
​《羅馬》阿方索·卡隆
​2020第25屆​《好萊塢往事》​薩姆·門德斯《1917》、奉俊昊《寄生蟲》​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格蕾塔·葛韋格《小婦人》​《寄生蟲》奉俊昊

演員獎項

時間​​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青少年演員​最佳群戲
​1996第1屆
​凱文·貝肯
《一級謀殺》
​妮可·基德曼
《不惜一切》
​ 埃德·哈里斯《阿波羅13號》《黑獄大平反》
《尼克松傳》
凱文·史派西
《七宗罪》
《恐怖地帶》
《非常嫌疑犯》《與鯊共游》
​米拉·索維諾
《非強力春藥》
​1997第2屆
​傑弗里·拉什
《閃亮的風采》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冰血暴》​小庫珀·古丁《甜心先生》
​瓊·艾倫
《激情年代》
​喬納森·利普尼基
《甜心先生》
​1998第3屆
​傑克·尼克爾森
《盡善盡美》
​海倫娜·伯翰·卡特《鴿之翼》​安東尼·霍普金《斷鎖怒潮》
​瓊·庫薩克
《新郎向後跑》
​朱尼·斯莫利特
《仲夏夜玫瑰》
​1999第4屆
​伊恩·麥克萊恩
《眾神與野獸》
《納粹追兇》
凱特·布蘭切特
《伊麗莎白》
​凱特·布蘭切特
《伊麗莎白》
​比利·鮑伯·松頓《絕地計劃》
​瓊·艾倫《歡樂谷》
凱西·貝茨《風起雲湧》
​an Michael Smith
《一路上有你》
​2000第5屆
​羅素·克勞
《驚曝內幕》
​希拉里·斯萬克
《男孩別哭》
​邁克爾·克拉克·鄧肯《綠里奇迹》​安吉麗娜·朱莉《移魂女郎》
​海利·喬·奧斯蒙特
《靈異第六感》
​2001第6屆
​羅素·克勞
《角鬥士》
​朱莉婭·羅伯茨
《永不妥協》
​華金·菲尼克斯《角鬥士》《鵝毛筆》​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幾近成名》《奇迹小子》
​傑米·貝爾
《跳出我天地》
2002第7屆​
​羅素·克勞
《美麗心靈》
​茜茜·斯派塞克
《不倫之戀》
​本·金斯利《性感野獸》​詹妮弗·康納利《美麗心靈》
​達科塔·范寧
《我是山姆》
《高斯福莊園》​
​2003第8屆​丹尼爾·戴-劉易斯《紐約黑幫》、傑克·尼克爾森《關於施密特》​朱麗安·摩爾《遠離天堂》​克里斯·庫珀《改編劇本》​凱瑟琳·澤塔-瓊斯《芝加哥》
​基南·卡爾金
《伊比的墮落》
​《芝加哥》
​2004第9屆
​西恩·潘
《神秘河》
​查理茲·塞隆
《女魔頭》
​蒂姆·羅賓斯《神秘河》
​蕾妮·齊薇格
《冷山》
​凱莎·卡斯特-休伊斯
《鯨騎士》
​《指環王:國王歸來》
​2005第10屆
​傑米·福克斯
《靈魂歌王》
​希拉里·斯萬克
《百萬美元寶貝》
​托馬斯·哈登·丘奇《杯酒人生》​維吉妮婭·馬德森《杯酒人生》
​弗萊迪·海默
《尋找夢幻島》(男)
埃米·羅森《歌劇魅影》(女)
​《杯酒人生》
​2006第11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卡波特》
​瑞茜·威瑟斯彭
《與歌同行》
​保羅·吉亞瑪提《鐵拳男人》​艾米·亞當斯《六月蟲》、米歇爾·威廉姆斯《斷背山》
​弗萊迪·海默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男)
達科塔·范寧《世界之戰》(女)
​《撞車》
​2007第12屆​福里斯特·惠特克《末代獨裁》
​海倫·米倫
《女王》
艾迪·墨菲《追夢女孩》​詹妮弗·哈德森《追夢女孩》
​保羅·達諾《陽光小美女》(男)、
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陽光小美女》(女)
​《陽光小美女》
​2008第13屆​丹尼爾·戴-劉易斯《血色黑金》
​朱莉·克里斯蒂
《柳暗花明》
​哈維爾·巴登《老無所依》​艾米·萊安《失蹤的寶貝》​Ahmad Khan Mahmoodzada《追風箏的人》(男)、Nikki Blonsky《髮膠》(女)​《髮膠》
​2009第14屆​西恩·潘《米爾克》​安妮·海瑟薇《蕾切爾的婚禮》、梅麗爾·斯特里普《虐童疑雲》 ​希斯·萊傑《蝙蝠俠:黑暗騎士》​凱特·溫斯萊特《朗讀者》
​戴夫·帕特爾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米爾克》
​2010第15屆​傑夫·布里吉斯《瘋狂的心》​桑德拉·布洛克《弱點》、梅麗爾·斯特里普《朱莉與朱莉婭》​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無恥混蛋》​莫妮克《珍愛》​西爾莎·羅南《可愛的骨頭》《無恥混蛋》​
2011第16屆​​科林·費斯《國王的演講》​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克里斯蒂安·貝爾《鬥士》​梅麗莎·里奧《鬥士》​海莉·斯坦菲爾德《大地驚雷》​《鬥士》
​2012第17屆​喬治·克魯尼《後人》​維奧拉·戴維斯《相助》​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初學者》​奧克塔維亞·斯賓瑟《相助》​托馬斯·豪恩《特別響,非常近》​《相助》
​2013第18屆​丹尼爾·戴-劉易斯《林肯》傑西卡·查斯坦《獵殺本·拉登》​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大師》​安妮·海瑟薇《悲慘世界》​奎文贊妮·瓦利斯《南國野獸》​《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2014第19屆​馬修·麥康納《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凱特·布蘭切特《藍色茉莉》​傑瑞德·萊托《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露皮塔·尼永奧《為奴十二年》​阿黛爾·艾克阿切波洛斯《阿黛爾的生活》​《美國騙局》
​2015第20屆​邁克爾·基頓《鳥人》​朱麗安·摩爾《依然愛麗絲》​J·K·西蒙斯《爆裂鼓手》​帕特里夏·阿奎特《少年時代》​埃拉·科爾特蘭《少年時代》​《鳥人》
​2016第21屆​萊奧納多·迪卡普里奧《荒野獵人》​布麗·拉爾森《房間》​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奎迪》​艾麗西亞·維坎德《丹麥女孩》​雅各布·特瑞布雷《房間》​《聚焦》
​2017第22屆​卡西·阿弗萊克《海邊的曼徹斯特》​娜塔莉·波特曼《第一夫人》​馬赫沙拉·阿里《月光男孩》​維奧拉·戴維斯《藩籬》​盧卡斯·赫奇斯《海邊的曼徹斯特》​《月光男孩》
​2018第23屆​加里·奧德曼《至暗時刻》​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三塊廣告牌》​山姆·洛克威爾《三塊廣告牌》​艾莉森·珍妮《我,花樣女王》​布魯克林·普林斯《佛羅里達樂園》​《三塊廣告牌》
​2019第24屆​克里斯蒂安·貝爾《副總統》​格倫·克洛斯《賢妻》、Lady Gaga《一個明星的誕生》​馬赫沙拉·阿里《綠皮書》​雷吉娜·金《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艾爾西·費舍爾《八年級》​《寵兒》
​2020第25屆​華金·菲尼克斯《小丑》​蕾妮·齊薇格《朱迪》​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勞拉·鄧恩《婚姻故事》​羅曼·格里芬·戴維斯《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愛爾蘭人》
第26屆
第26屆評論家選擇獎推出首屆評論家選擇超級獎,該獎項旨在獎勵電影和劇集領域的動作片、動畫片、科幻片、驚悚片和超級英雄片。
“評論家選擇獎”最佳動作電影提名:
《絕地戰警:疾速追擊》
《驚天營救》
《狩獵》
《花木蘭》
《前哨》
《信條》
“評論家選擇獎”最佳動作電影女演員提名:
Betty Gilpin《狩獵》
劉亦菲《花木蘭》
Blake Lively《節奏組》
Iliza Shlesinger《斯賓塞的機密任務》
希拉里·斯萬克《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