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
中藥
榆耳,中藥名。為革菌科真菌粘韌革菌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et Imai的子實體。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痢之功效。常用於紅白痢疾。
子實體。
味甘,性平。
歸胃、大腸經。
清熱利濕,涼血止痢。
紅白痢疾。
令人辟穀不飢:八月榆檽,以美酒漬曝,同青粱米、紫莧實蒸熟為末。每服三指撮,酒下。(《綱目》引《淮南萬畢術》)
內服:煮食或煎湯;或用此湯合面烙餅;亦可研末。
夏、秋季採摘子實體。
粘韌革菌,又名沙耳。子實體初時平伏或呈球形,展開后呈腎形、耳狀或扇形。無柄,常疊生在一起,新鮮時膠質,干后硬而脆,徑可達15(30)cm,厚3cm。邊緣內卷,有時波狀;菌蓋表面被覆一層濃密的絨毛,厚約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黃色至橘紅色,邊緣絨毛短而稀,顏色淺,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淺黃色。下面(子實層面)乳白色至淺橘紅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狀排列,徑(1-3)mm×1mm。菌肉厚,淺橘紅色,膠質。囊狀體圓柱狀或中部腹鼓狀,(100-130)μm×(5-7-10)μm。孢子橢圓形至臘腸形,光滑,無色,(2.5-3)μm×(6-6.5)μm。
生於榆及春榆的枯死樹榦或伐樁上。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子實體無柄。菌蓋腎形、耳狀或扇形,直徑可達15cm,厚約3cm,表面被覆鬆軟而厚的絨毛層,灰白色中淺黃色,有的有環紋,邊緣花瓣狀,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實層近淺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輻射狀棱脈,其上有多數小疣。質堅硬。氣微,味淡。
抑菌作用。
治療腸炎、痢疾及胃潰瘍等疾病。
《綱目》:“令人不飢。”
榆耳不適鮮食而適於干制,其內含的卟啉類物可致某些過敏反應。